1 / 8
文档名称:

“振兴戏曲”误区探析――兼谈戏曲进校园.doc

格式:doc   大小:69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振兴戏曲”误区探析――兼谈戏曲进校园.doc

上传人:sssmppp 2020/2/26 文件大小:6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振兴戏曲”误区探析――兼谈戏曲进校园.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振兴戏曲”误区探析一一兼谈戏曲进校园由于异域文化的渗透,文艺市场化带來的冲击等原因,中国传统艺术一一戏曲的衰落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在兴盛与衰落之间,还存在着宽阔的弹性地带,目前戏曲的境况有喜有忧。本文旨在针对当代社会“振兴戏曲”所存在的误区发表一点浅见,并结合戏曲与校园文化(本文所指校园包括高校及中小学)做一些探讨,待有识之士斧正。一、当代戏[th现状中国戏曲古韵千年,博大精深,已成为识别中华民族个性最显著的标志之一。改革开放以來,由传统进入现代的中国戏曲,虽然失去了昔□舞台霸主的黄金地位,面临着文化与审美的转型和竞争,但绝不是被历史所淘汰,而是一条历史经验,也是必由Z路。戏曲在当代社会(尤其是校园内的年轻观众),可以看到两种现象的鲜明分野。有的年轻观众对戏曲知之甚少,似乎一染指戏曲便会被人视为老土。对戏曲的误解如此之深,就更谈不上欣赏和传承。现在无论城镇还是农村,不管国营剧I才I还是民营剧【才I,台下观众人多是年过半百的老人,年轻人寥寥无几。试想这种情况如果不能改善,等到现在的老年观众相继过世,很难想象一二十年后的情形。进入新世纪,文化部先后制定了“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戏曲当仁不让成为了两个文化工程所涉及的主要对象。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戏曲界和社会有识之士的大力倡导之下,戏曲再一次成为一批观众钟爱的焦点。继2005年青春版昆曲《牡丹亭》在全国多所知名高校巡演轰动之后,越来越多的传统戏曲走进了校园。以前很少接触戏曲的学生们,在首次现场欣赏戏曲之后,发现传统戏曲并非想象中的暮气沉沉,而是充满吸引力,极少有人中途退场。据中国京剧院“2007京剧艺术进校园”对现场观众问卷调查不完全统计:没有看过京剧的人达98%,而通过观看演出对京剧艺术了解的人达95%,今后还有兴趣观看京剧的人达95%以上o[1]不仅如此,青海省戏剧家协会、深圳市宝安区与当地屮小学幼儿园合作,开展校园戏剧活动,5年来成绩显著,受到教育部、央视戏曲频道等部门、社会媒体的广泛关注,成为勇开先河的探索,普及推广戏剧(戏曲)的一个成功范例,为振兴戏曲提供了深远意义的启示。二、“振兴戏曲”存在的误区1•“京剧进教材”工程匆忙上马,准备工作尚不成熟2008年春节刚过,教育部在九年义务教育的音乐课程中新增京剧教学内容。如此一个弘扬国粹、提高学生素养的举措,立意无疑是好的,然而质疑声纷至沓来:京剧进了教材,地方戏是不是也该进教材?“样板戏”能否代表京剧经典?……这些问题还存在着极大的分歧。不难看出,招来质疑的主要原因,一是急于求成,二是唱段选择不合理。“京剧进教材”首先得解决的是师资问题。京剧有众多的流派、行当之分,而现在绝大多数中小学的音乐老师都没有学过京剧。教育部为此举办了培训班,请专业京剧演员为音乐老师教唱。但要在3、4天的短期内学会15个唱段,本身也不符合学****戏曲的客观规律。对于京剧知识一片空白的孩子们来说,硬性规定他们学****剧目和唱段,会使他们误以为“样板戏”就是京剧,就是国粹,从而丧失对真正京剧文化的探知能力。“样板戏”是四方歌剧的中国化,以西方戏剧观念和原则否定了京剧的民族特色,在艺术上来说不能和《游园惊梦》等纯东方古典戏剧所媲美,从意识形态来说则是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孩子们接受起来困难很大。2•戏曲教育“异化”,功利色彩浓重校园戏曲教育的本质是一种审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