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莫言的幽默.doc

格式:doc   大小:22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莫言的幽默.doc

上传人:cx545616 2020/2/26 文件大小:2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莫言的幽默.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三十秒幽默2012/10/17莫言,等于无语。用莫氏的语言说,就是“闭住嘴巴,省出力量来思考。”莫言获奖了,可大家不是缄默不语,而是一片哗然,还有一片闹腾的。更有奇怪的,居然前前后后都怀疑莫言获奖。看来大家对于诺贝尔文学奖,还真是缺少扫盲,缺少理解。还是莫言自己说得好,这只是一次文学评奖,是文学院的评委们评奖,不是我们这里的网络投票,也不是领导组织的评奖。还有一点奇怪的,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大陆人士,莫言也不是第一人,就这几十年里,***是有三个,似乎都引起了政府的“抗议”,说是干涉“内政”了。其实,我觉得,心态放平,这其实只是一个诺贝尔专项奖评奖委员会的评奖,也许代表了评委们的价值取向和审美趣味,但是要说有多少政治的内涵,即便有,也不多,即便有政治的动机不纯,也是一群书生的政治游戏,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更为奇怪的是,十二年前,也有一位中国大陆的中文作家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但是似乎有关当局也很不高兴,也是以“干涉什么”为由,还在大报上振振有词地批评,居然还影响了经济的交往。这真是让人想起“疯狂的石头”的电影寓言,这不是“疯狂的文学”么?同样的,慕言获奖了,很多人煞有介事地发信祝贺。可是在此之前呢,慕言的小说可是被大肆地批评过啊,连责任编辑也收到前所未有的莫名其妙的“株连”。当然,连雪批评和不断的惩罚,连作家本人都有些郁闷和不自信了,大有“躲进小楼成一统”的况味了。可是,等到挪威的声音宣布了,好多人却转瞬间变了色,滑稽,怪诞,魔幻,好在莫言自己也是魔幻怪诞派的小说家,不然,还真适应不过来。这说明,我们很多人,其实根本就不懂文学艺术,或者根本上就没有把文学艺术当成文学艺术,这就是“文革”那个可笑的罪恶的时代留给我们的遗产,深层次的遗产。这帮人,除了海认得几个汉字,他们对于文学艺术的理解力和判断力、审美能力,其实还远远比不上“讲话”,连门儿都没有摸到,却还是喋喋不休地,说这个不是文学,这个不是本来面目……有几个老八路,也来审视莫言的小说,说是这哪里是小说,这哪里是当年的历史,这哪里是我们的革命历史……云云。这里,有几个问题需要澄清(不是“蹬清”!他们每次作报告的时候都是念成“蹬清”的,而不是“澄清”!)——一是,小说,如果有,究竟是怎么样的呢?马克思好像也没有定义过,甚至也没有时间涉及过,讨论过;就是“讲话”里,也来不及定义过啊;二是,似乎这些老八路除了善于端起枪靶把头杀敌,还有无所不能的,连小说也是在行的,好像他们对于小说的把握和理解,比莫言还能耐。——这就有点可笑了,在我这个外行,因为我就不知道究竟什么样的是小说,什么样的不是小说,我经常看到或者读到一些人的报告讲话到像是小说,而写的小说呢,却像是报告和讲话,就像是看到活人像是僵,而殡仪馆的僵尸却更像是活人,差不多这样的情形很不少。三是,小说和历史的分别问题。写小说的,难免要牵涉到人物和事件,还有时间上的问题,地域上的问题,这小说跟历史难免会有“交集”。但是,小说绝不是历史,历史也不会是小说,即便是历史小说也不全是历史,更不全是小说。历史小说是把历史写成了小说,小说里糅合进了历史的人物和故事。当然,历史里边可以有小说的甚至是戏剧性的写法,比如是司马迁的《史记》里边状写的很多的历史画面,大家最为熟知的《鸿门宴》,我想,司马迁是没有“亲历亲见”的,固然嘛有“采访”,但也不排除司马迁的文学的笔法和风致;还有刘向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