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趣味汉字教学法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对外交往的扩大,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与中国的联系更加紧密,学习汉语已成为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的一股潮流。在此背景下,华文教育日益受到政府的重视,华文小学也已成为国家教育体系的一部分,汉语学习、研讨不断取得好的成绩。   2007年8月13日,首届国际少儿汉语教学研讨会在马来西亚怡保市举行,我作为与会代表发言。现将发言稿内容摘录如下,以便大家共同交流学习。   目前,汉字教学大都采用“随文识字”,即将课文、生词、练习等机械排列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单调地读,重复地写,忽视了少年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忽略了汉字的形、意、义的来源与联系,不讲汉字的起源,不讲汉字的造字规律,使原本科学、简易、智能、有趣的汉字,成了无源之水,漫无边际,枯燥乏味,无从把握,这实在是一大憾事。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数十种识字教学法,正在接受社会实践的检验与选择。无论哪种方法,关键在于如何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采取简易有序、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引起初学者的兴趣,解决记忆的线索和联想的依据,激活少年儿童自主、探究性学习的潜能。趣味汉字教学法,就是在总结、继承中国传统识字启蒙教育经验和几十年来全国各地进行识字教学实验的基础上,根据少年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特点,采用少年儿童乐于接受的生动、形象、直观的学习方法,趣味识字,集中识字,在一年内掌握2000—3000个左右的常用字,具备阅读中文书、报的粗浅能力。   趣味汉字教学的理念:愉快教育,趣味识字。   原则: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一、图画识字——汉字可以“画”   汉字教学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汉字到底应该从哪儿开始学?也就是从哪儿入手的问题。我认为应该从汉字出现的源头学,从象形字开始学。象形字就像婴儿的写真集,一丝不挂,率真可爱,一眼就能看懂。   汉字从字形结构上可以分为两大类,即独体字和合体字。象形字多为独体字。象形字源于生活中的各种事物,是描绘事物的形象、轮廓或局部造出来的字,故有“书画同源”的说法。每个汉字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象形文字是由图画演化来的,每一个图画文字的单位,原本是一个整体,并不是由一点一画凑起来的。”(唐兰《中国文字学》)如“日”、“月”、“山“、“水”、“田”等,就像画画一样,是照着事物的形象描摹下来的。   唐兰先生把象形字分为四类:一是象身,即“近取诸身”,“人物之形”;二是象物,即“天物”、“山川”、“草木”、“鸟兽”、“虫鱼”之形;三是象工,即人类制造的工具,如器物、服饰等;四是象事,即许慎所说的“指事”字,“上下是也”,是抽象的形态。 中国汉字的造字规律,反映了古人“形”(实物图形)——“事”(较抽象)——“意”(更抽象)的思维发展规律,也就是由图画化向符号化,由具体化向抽象化发展的造字规律。象形文字是汉字的初文,是母字,是字根,是所有汉字的基础。那么,我们的汉字教学,也应当根据这一规律,正本求源,抓住汉字起源的本质,从字形、从实物图形入手,适应儿童形象思维能力高于抽象思维能力的特点,从形象生动的象形图画文字开始,引发学生汉字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了解古人造字的非凡才智,了解汉字所描绘的丰富的形象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据栾亦民先生勘定的独体象形字共计192个。黄晋书先生把这一类字称作“母系字原”,认为应是200字(黄晋书《汉字•字原篇》)。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