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文档名称:

中国社科院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报告.doc

格式:doc   大小:52KB   页数:1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社科院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报告.doc

上传人:zhufutaobao 2020/2/27 文件大小:5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社科院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报告.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国社科院2005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报告    住房是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住房的增量需求和改善需求双旺盛,是房地产业持续发展的动力。供不应求是未来几十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主导趋势。房地产业既是资本密集、关联度高的产业,又是提供生活必需品的基础产业,判断房地产业形势和发展前景必须从基本国情出发,充分考虑中国加速的城市化进程和住房市场化改革的影响,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环境中去把握。房地产产品开发周期长,形成有效供给相对于投资期具有滞后性,当年的房地产业市场是投资与需求矛盾双方以往多年相互作用积累、演变的结果,所以判断分析房地产业形势不能仅仅依据同比资料得出结论,因为它是以上年基数合理为前提的。房地产产品具有空间不可移动性,局部地区供求关系的异常导致全局连锁反应的可能性较小。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各地发展极不平衡的大国,以局部地区的房地产形势推导全国整体态势必须慎之又慎,否则会得出相反结论。上述几点是本课题组进行以下分析和预测的逻辑起点。    一、2004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形势判断   2004年是中国房地产市场不平静的一年,国家出台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频率之高、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在强力的宏观调控下,2004年中国房地产业呈现出了不同于往年的鲜明特征。   (一)房地产投资   ,但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持续上升   ,%,。从2004年变化看(见图1),房地产投资增速呈快速下降趋势,从1~2月到1~12月下降22个百分点,几乎与固定资产投资同步下降。但从近几年的数据比较看,   图12004年1~12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与房地产投资增速比较*注:*本报告中图表资料来源除注明外,均来自于国家统计局和国家信息中心。   ;房地产投资额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所占比重仍有所上升,处于历史的最高位。中国房地产业起步较晚,在市场的成熟过程中投资起伏较大,但总体上呈现出与经济发展相对应的快速增长特征。从中国国民经济与市场发展阶段和总趋势来分析,房地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的上升是市场需求结构发生变动的必然结果。1986~2004年的18年间,%,%的速度,也远高于GDP的增长速度(见图2、表1)。特别是1999年以来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增长,只有2002年和2004年增速出现减缓。但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与房地产投资增速的对比看,,,两者均为1995年以来第二高,表明宏观调控政策对房地产投资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均有抑制作用。   ,但经济适用房所占比重继续减少   从地区投资结构看,2004年东、中、%、%%,%、%%。,中西部的比重增大。但由于东部基数大,占全国比重仍近70%。2004年东、中、%、%、%(见图3),而1998年三个区域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率分别为:%、%、%,东部和中部增速加快,西部呈下降趋势。   从商品住宅的投资类型结构看(见表2),2004年全国经济适用房投资在各类商品房总投资中的比重继续下降,%%,为1998年以来最低。经济适用房投资比重从2000年以来一直处于减少趋势,5年间减少了6个多百分点;%,下降为2004年的-%。而同期商品住宅投资在投资总额中所占比重则有上升。经济适用房投资比重减少,一方面弱化了对商品房价格上升的抑制作用,在住房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健全完善的情况下,不利于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的解决,但另一方面在客观上有利于早日终结住房市场供给的双轨制。   尽管2004年国内信贷在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中的比重明显下降,金融调控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效果明显,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的“其他资金”中,80%左右是购房者的定金和预付款,而购房者的这部分资金主要来自于个人住房消费信贷。因此,在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中银行信贷仍是主要渠道。这种以间接融资为主的方式,既与我国融资主渠道吻合,也与我国金融市场不健全以及房地产金融发育不良有关。发展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