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成分输血临床应用.doc

格式:doc   大小:146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成分输血临床应用.doc

上传人:85872037 2020/2/27 文件大小:14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成分输血临床应用.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山东省血液中心王爱梅一、    概述自1900年发现A、B、O血型以来就开始了输血,输血作为一种特殊的治疗方法,应用恰当对挽救生命有起死回生的作用;输注不当,轻者使病人造成不必要的痛苦,重者能危及生命。为此卫生部要求我们要安全输血、合理用血,有针对性的选择成分输血成为当务之急,同时要求三级甲医院成分输血达到70%,二级甲50%。既然卫生部特别强调要输成分血,那么成分输血到底有什么优点?(1)高效高纯度、高浓度、容量小、针对性强、疗效显著,如要提高患者血小板3×1011/L需输机采血小板1人份约250ml左右,如用全血需3000ml以上。(2)安全限制不必要的成分的输入量,尤其是限制白细胞和血浆的输入量,有利于降低同种免疫反应的发生。(3)有利于保存血液的各种有效成分。如PC于22℃水平震荡可保持3—5天,VIII因子、V因子、IX因子可在-20℃以下保存1年,上述血液成分在4℃保存的全血中短时间内即会失效或失活。二、    国内外输血概况国内外成分输血概况上海 90%左右美国99%%%%%%%%%%日本98%%%%%山东青岛全血分离率占95%以上济南全血分离率占95%左右我国输血事业的发展除上海以外各地差异较大,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处于落后状态,目前仍然沿用输全血,为此需要更新输血观念。三、    ?:红细胞血型有26个血型系统,400多种抗原,HLA抗原已知的也有150多种,表现型达上亿种,粒细胞和血小板也有它的特有抗原,血清蛋白多态性十分复杂,这就意味着异体血液可能作为一种免疫原输入受者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导致不必要的输血反应,或输注无效,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学者们提出盲目输血是不合理的。有人做过统计,临床上输血的病人,80%的病人不需要输全血,而仅仅需要血液中的某一、两种成分,因此要根据病情,缺什么补什么才是最合理最科学的。发达国家把输全血视为器官移植,严格掌握输血指征,所以,成分输血率达95%以上,基本上不用全血。近年来,国内上海成分输血开展好的医院给病人输全血时,病人及家属都要问个明白,决不盲从输全血。,理由是:,发生保存损害,离体血液的能量来源主要是葡萄糖的无氧酵解,最后分解为***酸加无氧酵解产能阶段—ATP,供红细胞利用,但随之而来的乳酸增加,K+由细胞内转移到细胞外,随保存期的延长,红细胞衰老破碎,溶解的白细胞、血小板粘附聚集形成小凝块,加上抗凝剂等,以上都是造成保存损害的原因。,所谓ACD抗凝血保存21天或CPD-A抗凝剂保存35天,都是指红细胞保存期末输入人体内的存活率而设计的,而不是指所有的血液成分。有形成分从糖酵解中接受能量是相同的,但其他条件不同。目前常用的抗凝剂有两种:ACD(枸椽酸、枸椽酸钠和葡萄糖),另一种CPD(枸椽酸、磷酸盐和葡萄糖)。在ACD、CPD基础上加腺嘌呤可保存35天,葡萄糖是糖酵解所必须的,枸椽酸可防止溶血,保护细胞膜,提高PH,使2,3-DPG下降缓慢,腺嘌呤促进ATP生成,以上都是为红细胞设计的。+2℃水平震荡条件下保存。,生存期只有8小时。,在全血内24小时活性下降50%,V因子3—5天损失50%。,但含量很低,达不到治疗剂量。所以说全血并不全。:,其余的成分浓度低。,病人代谢负担越重,保存损害中细胞碎片、聚集物、代谢产物及抗凝剂等,都增加病人的代谢负担。。全血中淋巴细胞虽然数量不多,但都是免疫活性细胞,是产生移植物抗宿主病的主要根源,为此卫生部提出:盲目输全血是害人还是救人的问题。在国外即便是应该输全血,也是用白细胞过滤器过滤,%,减少不良反应。,新鲜血的含义也不相同。,,12小时之内的血就是新鲜血。,8小时之内的血就是新鲜血。。所以说除了红细胞之外,其他成分既不纯又不浓,达不到治疗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