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9加几》教学设计和设计意图.doc

格式:doc   大小:33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9加几》教学设计和设计意图.doc

上传人:lidaojuna2 2020/2/28 文件大小:3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9加几》教学设计和设计意图.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9加几》教学设计和设计意图一帮一城乡校际联合教研活动《《9加几》教学设计平定县实验小学戎芳芳教材分析:《9加几》隶属于数与代数领域,是学生进行20以内加减法的首次探索,凑十法作为一种新的数学思维模式,首次进入学生的视野,可以说给学生的视觉和思维带来了双重冲击。凑十法本身蕴含着一种转化的数学思想,即把9加几转化成10加几进行计算,从而达到简便的目的。这一数学思维模式的思维含量明显增加,技术含金量比10以内的加减法更加复杂和繁琐,可以说9加几的算理和算法的探索是学生抽象性数学思维的一次质的飞跃。教学目标:,掌握9加几的算法并正确计算。,体验算法多样化,渗透转化思想和函数思想。,培养善于思考,勤于交流,勇于探索的学****品质。教学重点:掌握9加几的算法并正确计算。教学难点:理解凑十法的算理并用数学语言描述凑十的过程。教学材料:多媒体课件、小棒若干、笑脸若干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3=10+2=10+8=10+6=10+5=10+7=10+9=10+1=10+4=(1)学生***口算并思考为什么算得这样快?(2)归纳小结:10加几等于十几。(1)观察酸奶情境图,搜集数学信息并提出一个数学问题。(2)根据问题列出算式:9+4=(3)思考并交流:9+4=?你是怎么算的?(设计意图:本着生活数学生活的大课程观,我从现实生活入手,创设了平定县政府为寄宿学生提供免费早餐奶的生活情境,先让学生搜集数学信息,发现并提出一共有多少盒?的数学问题。接下来,问题解决由思维层面走向技术层面,着重解决如何计算9+4的算理和算法问题。旨在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即算法多样化。)二、感悟算理,构建算法(一)动手操作,,学生观察。,亲身体验凑十的过程。,学生闭上眼睛回忆刚才摆小棒凑十的操作过程。。。(设计意图:凑十法的核心就是凑十,怎么凑?给谁凑?这是一个技术活,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所在。为了突破这一难点,让学生经历实物操作表象操作符号操作的基本思维过程就显得尤为重要。其中,看和摆是引导学生建立动作的认知结构,想和说是建立映象的认知结构,填的过程就是在提高学生符号的认知结构,这也是数学学****的最高境界。看、摆、想、说、填这一系列数学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去感知凑十算理的形成过程,使凑十的数学模型建构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二)迁移类推,,操作并交流9+5的算法。,自己独立填写9+7的计算过程。(设计意图:由9+5的动手操作环节到不摆小棒直接填写9+7的计算过程,使学生的数学思维由直观走向抽象,9+5和9+7的算理探究不仅是9+4凑十个例的延展,同时也承担着归纳总结算法的任务。)(三)观察比较,+4、9+5、9+7你发现了什么?(板书课题:9加几):在计算9加几时,凑成的10要和谁相加?(设计意图:我们都知道养花需要浇水,而浇花需要一次性浇透,不能天天浇,水过地皮湿的话,花是长不好的。所以,我引导学生经历凑十法的算理形成过程并比较分析算法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