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阁夜知人论世1、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他创作的许多诗歌,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是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高峰。杜甫也被誉为“诗圣”。2、在艺术上,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风格沉郁顿挫_;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著有《杜工部集》。了解背景“阁夜”,即西阁之夜。这首七言律诗是杜甫于大历元年冬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是诗人感时、伤乱、忆旧、思乡心情的真实写照。当时,蜀中发生了军阀的连年混战,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加之杜甫好友李白、严武、高适等人相继亡故,所以杜甫深感寂寞悲哀。,划分节奏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合作探究1、“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这一联交代了什么信息?2、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这一联写了几种感觉?创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 3、“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这一联你读懂了什么?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这一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悲慨?1、“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这一联交代了什么信息?“岁暮”,交代时间转眼一年将尽,有时光易逝人生短暂之感 ,流露出凄苦的心境。“天涯”,称所在地夔州,有客居天涯自伤漂泊凄寒,“宵”这里指黎明前, 暗示诗人彻夜未眠,可见忧心之重,为下文写听到当地驻军的鼓角声作铺垫。合作探究听觉、视觉。借听觉写出了兵草未息、战局紧张的悲壮气氛,音调铿锵;下句借视觉写出了一片异常伟丽的景象,星光倒映在峡江中,随着水波动荡摇摆。在悲壮的鼓角声和动荡的星河之间仿佛有一种神秘的感应。合作探究2、“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这一联写了几种感觉?创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悲壮的鼓角声是国家秩序、民有怨气的表现,星河动摇是百姓劳顿的反映,战乱频繁给百姓带来的灾难和痛苦不言而喻。这两句诗境界浑厚,格调悲怆,创造出一种悲壮雄浑的意境。合作探究3、“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这一联你读懂了什么?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写“野哭”而多至“千家”,这是战乱造成的,何至“千家”皆哭?反映了人民的深重灾难;百姓的哭声和渔夫的歌声都是乱世之音,夔州本已地处偏远,在这战乱的岁月里哀声遍野,可见战争的残酷。 这两句写得异常凄凉悲怆,作者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情怀溢于言表。合作探究4、“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这一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悲慨?用典:①卧龙:指诸葛亮。②跃马:指公孙述。王莽篡汉时,他自立为蜀王。述在西汉末曾乘乱据蜀,自称白帝。诸葛亮和公孙述在夔州都有祠庙。这句是贤愚同尽之意。表达了诗人对宇宙永恒和人生无常的悲哀。合作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