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湘夫人---屈原屈原及作品赏析教学内容及重难点1、了解屈原坎坷的人生,从他曲折多难的经历中把握人物的思想,特别是他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和朴素的民本思想;2、整体把握《离骚》、《九歌》等屈原名篇的特点及其崇高的文学地位,重点把握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3、理解《湘夫人》的结构层次以及借景抒情的特点,吃透诗歌的主题。屈原介绍屈原(约公元前339—约前278),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20世纪,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广泛纪念。屈原的远祖是颛顼高阳氏,应是夏氏族的一部分。据《史记·楚世家》说,高阳氏六代孙名季连,是楚的创业始祖。周成王时,季连的曾孙熊绎受封于楚,居丹阳(今湖北秭归),传至熊通,就是楚武王。其子瑕,封采邑于屈,子孙就以屈为氏,所以屈是楚国姓的分支。自春秋以来,屈姓历世都担任楚国的显要职位。屈原铜象屈原墓屈原祠端午节来历屈原墓疑冢屈原的政治活动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重要政治家。他的一生在激烈复杂的政治斗争中度过。内政方面辅佐怀王,议论国事及应对宾客,起草宪令及变法;外交方面参加合纵派与秦斗争,两度出使于齐。屈原的思想和创作1、屈原的政治理想:“美政”,包括两方面:(1)实行圣君贤相的政治。他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改变楚国的政治和社会的现实,使楚国强大起来。(2)体现民本思想。就是要看能否解决民生疾苦问题,能否致民于康乐之境。屈原的创作屈原的作品,根据刘向、刘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即《离骚》1篇,《天问》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各1篇。《离骚》是屈原以自己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整个生命所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其中闪耀着鲜明的个性光辉,是屈原全部创作的重点。《天问》是屈原根据神话、传说材料创作的诗篇,着重表现作者的学术造诣及其历史观和自然观。《九歌》是楚国祀神乐曲,经屈原加工、润色而成,在人物感情的抒发和环境气氛的描述上,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然而是代人或代神表述,并非作者自我抒情,它更多地显示了南楚文学传统的痕迹。《离骚》一组,《九歌》一组,构成了屈原作品的基本风格。屈原作品和神话有密切关系。许多虚幻的内容就是承袭神话发展而来的。屈原又是关注现实的诗人,作品里反映了现实社会中的种种矛盾,尤以揭露楚国的黑暗政治最为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