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不要让学生做局外人.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不要让学生做局外人.doc

上传人:1651012**** 2020/2/29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不要让学生做局外人.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不要让学生做局外人人们推崇“大道至简”,一句简单的话,便能够引领和启发人们深刻认识和理解身边错综繁杂的事物和现象,多好。“不要让学生做局外人”,就是这样的一句话,是南京市鼓楼区语文教研员朱廷梅老师说的。她在指导一位青年教师备课时,提醒“让学生觉得自己就是石榴娃娃,不要让学生做局外人。”这句话像一把钥匙,突然打开了我以前很多纠结于心中的教学困惑。我们强调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无论是方式还是程度都很难把握。朱老师的“不”字思维,却给我们提供了更容易操作的视角——记住“不要”,你就会有所作为!联系自己多年的教学实际,仔细揣摩,越发觉得这句话是富有深刻内涵的。在我们日复一日的语文课堂中,“局外人”确实不少。很多学生“身在曹营心在汉”,有自己没有“站进来”的,更有被我们的“教学”给忽略了的。对此,我们的确要充分认识,寻求改变。不做课堂的局外人——课堂中的“局”,简单来看,就是教学的现场,是琅琅的书声,是一次话题的讨论,或是学生埋头书写的安静时刻……一句话,就是师生在一起学习。是不是课堂的局外人很容易看出来:课堂上有没有注意听讲,发言是不是积极,讨论的时候能不能倾听,等等。但是,这又是最难办的,因为再好的厨师也很难让一桌人都说菜对了胃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不同,同一篇课文,总有喜欢和不喜欢,上课的时候难免会有一些学生不感兴趣,或是还在为课前的一件他认为重要的事情分心。所以,怎样激发更多的孩子参与课堂的学习,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却仍然是与时俱进的新课题。语文的课堂又具有语文的独特性,那就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活动现场,相对于学生丰富多彩的游戏玩乐生活,语文的学习是有些乏味的。怎样从普普通通的课文里,探寻儿童语言发展的生长点,让孩子们能饶有兴味地把玩语言、学习语文,就要看语文老师的文学素养和语文课堂设计水平了。简单来说,你热爱语文,你才会让你的课堂散发语言文字的魅力,学生才会觉得语文课有意思。带着孩子喜欢语文,不做课堂的局外人。不做话题的局外人——课堂讨论,就是倾听和表述,还有可能会争论,这是语文课中听说能力训练具体化的一项很重要的环节。老师们备课时都希望能抛出一个有训练意义的问题,但是,我们常常发现,真正在课堂上把持话语权的就是那么几个孩子,偶尔妙语连珠,说得津津有味。其他的孩子成为听众,是旁观者。这说明我们的话题设计是有缺陷的,因为它少了普适性,只迎合了少部分学生的兴趣和思维倾向。所以,教师平时对学情的调研和掌握是很重要的。要在真切解读课文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普遍喜好和思维特点,设计具有较为典型的、与学生生活经验联系密切的话题,才能凝聚更多的学生的兴趣点、注意力,让更多的孩子成为课堂的主人。还有,老师不能仅仅从“小手高举”这个维度来看学生的参与,因为有很多孩子的个性不是外向型的,他们不喜欢更不善于在热热闹闹的气氛中说话,也有一些孩子不擅长在别人面前用说话的方式表达。所以,老师也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或借用书面的形式,甚至有的孩子还可以留在课外和老师个别聊一聊。这样,多元化的设计,多样的方式,倾听孩子的声音,不让学生做话题的局外人。不做练习的局外人——课堂的练习,用来巩固和提高,这个道理都懂。但再看看学生经常做的作业本、练习册,除了名目繁多、花样百出的一道道题目,你还能看到多少是真正训练和培养儿童“语文”能力的内容?这些枯燥乏味、与刚才的课堂情致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