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鉴赏写景抒情诗的方法知识准备——意象意象“意”——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感兴。“象”——物象、形象。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人、事、物,是诗人感情的载体。意境概念: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是诗人主观的“意”(思想感情)与客观的“境”(自然景物)的有机统一。宏阔——苍凉、雄浑、辽阔、高远、壮阔、深远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宁谧、婉转、朦胧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相对的一些概念:试题类型:1、诗中赏画:看画面,从形、色、动、静等概括意境描摹图景。2、画中品诗:由形象画面的色调,剖析作者情感思想。具体表现为:1、概括景象(意境)特点;2、描摹诗歌图景;3、剖析作者思想。(一)诗中赏画●看画面形、色、动、静,欣赏诗的画面美●古代许多写景诗多具有“诗中有画”的特征欣赏诗的画面美,主要从四方面着手:一是物象的组合方式(上下左右远近高低等角度)二是画面色彩;三是动态;四是静态。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问题:试从一个或两个角度赏析这首诗的画面美。诗里写黄鹂近景,白鹭远景,千秋雪远景,万里船近景。上联黄、翠、白、青,用了四种颜色,色彩鲜明。这样,就景物的远近和各种色彩构成画面。千秋雪显得时间的永恒,万里船显得空间的广阔。画面色彩的丰富鲜明,境界的阔大,不仅给人以画面美感,更促人深远的联想。同时表现了作者开朗坦荡的心境.(二)画中品诗由形象画面的色调,把握诗人的情感思想读一首诗,首先看它描写了什么形象,它呈现一种怎样的色调,并由此推及其内在情感。一般而言,作品所描绘的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高昂乐观的;反之,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阴暗、凄冷和低沉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赠别杜牧多情却是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试比较下面两首诗,说说作者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第一首前两句直抒胸臆赞秋,一反传统悲秋题材。后两句描写白鹤冲云,晴空碧霄等形象画面,境界阔大,色彩明丽,情调高昂。如果说那排云直上的白鹤是诗人奋发进取形象的写照,那么,晴朗的秋空正是诗人宽广胸怀、乐观向上精神的外现。第二首写离筵寡欢场面。一二句叙今昔:以前欢聚多情,而今别去,转觉无情。三四句以暗淡的蜡烛垂泪的外在形象,暗写离人流泪的内在形象,引人联想到离人一往情深,难舍难分之态。这两首诗中,“排云白鹤”与“蜡烛垂泪”形象,二者在色调截然不同,前者是奋发向上的,后者是伤感愁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