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唐代咏雁诗初探.pdf.pdf

格式:pdf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唐代咏雁诗初探.pdf.pdf

上传人:sbuufeh058 2016/2/2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唐代咏雁诗初探.pdf.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唐代咏雁诗初探胡银元(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江苏南京210097)摘要:雁,作为一种较特殊的审美对象,引起了无数文人的吟咏,自((诗经》以降,咏雁诗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演变的过程,诗人借咏雁来表达自己的羁旅之情,相思之苦,离愁别恨,具有凄苦感伤的审美意味。关键词:雁羁旅相思凄苦春去秋来,北雁南飞,在全唐诗中涉及到雁的诗句不计其数,而专以雁为写作对象的咏雁诗在全唐诗中有六十多首,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文学现象,因为雁已经成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象征,一种特殊的意象符号。咏雁诗属于咏物诗中咏鸟诗的一类,是指以客观的雁为描写对象,或细致地刻画它的生活习性、色彩与形态或借以抒怀兴感的诗作。咏雁诗既有咏物诗的共性,又有其赋予雁的独特个性。前人对雁意象的有关方面做过一定的研究,下面将对咏雁诗的发展、主题和文化意蕴以及艺术表现作简单的梳理。一、咏雁诗的起源及发展清人俞淡对咏物诗的发展、演变曾做过精辟的概括:“三百导其源,六朝备其制、唐人擅其美,两宋、元明沿其传。”川咏雁诗的发展历程也与此大致相同,咏雁诗起源于诗三百,《诗经·小雅·鸿雁》:“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幼劳于野。爱及矜人,哀此鳄寡??。11[2“鸿雁”从此便与漂泊异乡的游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由于诗歌自身的发展规律,再加上“诗言志”的传统一直支配着诗人的创作,有些人甚至认为写花鸟是壮夫不为的雕虫小技,长期以来咏鸟诗以其题材小而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直至南北朝,咏雁诗才慢慢地发展起来,一共有十多首。这时的咏雁诗大多以专主咏雁为主,描摹大雁的生活习性、生活规律等,审美主体只是从“旁观式”的角度切人审美客体,例如沈约《咏湖中雁》:“白水满春塘,旅雁每回翔。唆流牵弱藻,敛翩带余霜。群浮动轻浪,单泛逐孤光。悬飞竟不下,乱起未成行。刷羽同摇漾,一举还故乡。,e[31作者生动细致地描绘了北归群雁在湖中暂歇、觅食嬉戏、翔空的生动场景。何悼在《义门读书记》中称此诗为咏物之祖,我国古代咏物诗源远流长,就时间而言,早于沈约的文人咏物诗已有存在,何悼推此诗为祖,当于成就而言,这首诗是咏雁诗中较早且质量较高的一首。这时也出现了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融为一体的“物我交融”式的观照方式,借咏雁来托物寓意,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例梁代萧刚《夜望单飞雁》:“天霜河白夜星稀,一雁声嘶何处归,早知半路应相失,不知从来本独飞。”[a1人与雁已融为一体,诗人已经把“雁”与“已”更紧密地相契合了,但南北朝诗象这样的作品不多,这不仅跟作者自身的生活经历有关,还跟咏物诗自身的发展规律有关。至唐初,诗人们承南北朝而来,咏雁诗中还是以专主咏雁为主,盛唐以后诗人们在初唐的基础上把咏雁诗推向了一个高峰,杜甫是一个关健人物,它写下了七首咏雁诗,有专主咏雁,有比兴寄托,对咏雁诗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不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取得了大的进步。全唐诗中不仅有六十多首咏雁诗,而且出现了象杜甫的《孤雁》、钱起的《归雁》等名篇佳作,这些繁荣景象的出现是有一定原因的,一方面,是文学自身的内部发展规律造成的,唐代是我国整个文学发展的繁荣期,诗人众多,名家辈出,各体兼备,作为咏物诗一类的咏雁诗自然也兴盛起来;另一方面,唐代交通比以前更加发达,“漫游”之风日益兴盛,再加上安史之乱后的社会动荡不安,引得无数文人背井离乡,四处漂泊,不得与家人团聚,于是思乡之情,相思之苦便不可遏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