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规划实施情况汇报为促进**区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构建与**社会经济发展和老龄化进程相适应的养老服务体系,我区以推动养老服务社会化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六安市城区养老设施布局规划》,多措并举,全力发展我区社会养老服务业,具体情况汇报如下:—、,,占全区人口的14%,全区现有养老床位5483张,占老年人口的39%,其中公办农村敬老院47所,养老床位4427张,社会养老机构4家,养老床位536张;社区养老服务场所30处,床位610张。目前正在申报办理的社会养老机构5家,拟建设床位1800张。二、主要做法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认真做好全区养老规划布点工作。为充分发挥政府保基本、兜底线的作用,注重统筹发展,完善市场机制,激发社会活力,打造多元化和社会化养老格局,健全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近期我区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和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结合《六安市城区养老设施布局规划》,对全区养老设施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点,编制《**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规划期限分为2014年至2020年和2021年至2030年两个阶段。统筹考虑乡镇总人口、老年人口数、区位特点等因素,拟规划建设养老机构19所,建设床位近8000张。目前《规划》正在编制之中。2、 落实优惠政策,加大扶助力度,鼓励支持社会养老机构快速发展。我区认真贯彻省、市关于发展养老服务业有关文件精神,积极落实养老机构床位建设补贴、运营补贴等优惠政策,加大扶助力度,为社会养老机构在申报许可、业务指导、安全管理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近年来我区为已许可设立的养老机构争取并配套一次性建设补贴和运营补贴近167万余元,帮助培训养老护理员50余人次。3、 积极探索,努力推行农村敬老院转型升级,服务社会养老。我区通过开展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转型升级试点,先行推动一批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转型发展为区域性农村养老服务中心,充分发挥机构运营效益,在保障五保对象养老服务需求的前提下,为区域内其他农村老人提供养老服务支持;探索积累有益经验,发挥先行试点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转型升级工作全面展开。目前我区已对46所乡镇敬老院进行民办非企业登记,成立养老服务中心,即将组织乡镇政府或民政部门与民办非企业单位签订购买服务协议,明确双方权责,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更好服务当地社会养老。三、存在问题1、 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认识不到位。一是老年人及其子女传统观念尚未改变,绝大部分老年人习惯于独居或空巢生活,对社会养老认识不到位。一些职能部门和社区管理部门对开展社区养老助老服务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养老服务没有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2、 扶持政策不尽完善。对社会养老服务业的扶持政策缺乏系统性,各涉老部门之间工作缺乏协调性。3、 专业工作人员素质不高。目前社会养老工作人员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