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二连浩特接壤。凡来二连油田的人大都想到这里看看,一则见识国门的雄姿,二来想了解异国风情。这次《当代中国的石油工业》编辑部的同志来到二连油田调研,也不例外。我作为陪同者,当然是要理解客人意,尽心竭力地办了。我多次来过二连油田,到国门是第三次,第一次是在十年以前,当时那座横跨在国际铁路线上的高大国门楼和北部边睡的壮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门楼上“中华人民共和国”七个红色大字,使我感到神圣而骄傲。那时没有边境口岸签字大厅,过往车辆签证是在公路边的一个小铁皮房外排队办理。当时,我们在取得边防工作人员同意后,站在国门楼上从望远镜里看了看对面异国边城的远景,当然一切都是朦胧的,从城楼下来在边境线的界碑旁边照相,感到很神秘,也很自豪。第二次是五年前,过境时没有下车,边防人员按身份证点名后,头伸进车里看了一眼,我们都过关了。那次给我的印象—扎门乌德是戈壁滩上的一个村庄。我把前几次去边境的情况讲给了大家。但车到边境却使我吃了一惊,这里和我讲的大相径庭,五年前简易的铁皮房边防站,变成了正规建筑的中蒙边境地区出入境口岸了。,沿宽阔的草原高速公路北上,,车内的人不约而同地“呀”了一声,导游说那叫彩虹桥。若不是晴空万里,若没有高房背景,我还真以为那是雨后天际出现了彩虹呢。我们的车停在彩虹桥前的广场上,从彩虹桥下过去,迎面就是一座雄伟庄严的边防站,门楼上有一面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下边用汉蒙文书写的四个红色立体大字—中国二连,正门上方挂着国徽。边防站建造得别致而高雅,宽大的玻璃幕墙映照着蓝天白云显得十分壮观。我望着这座雄伟的建筑,望着横跨铁路的国门,突然感到祖国的北门二连比南门罗湖、拱北海关还要气派壮观,这里不仅地域辽阔,而且建筑颇有创意。这时,我看到下车的人们各自选择不同的角度,争相取景、摄影留念,以记录下这美好的地方、美好的景致和美好的瞬间,我也走过去,加入了这欢乐的人群。直到工作人员呼唤,人们才进入大厅办理签证过境手续。大厅内宽敞整洁,窗明几净,装饰新颖,设置齐全,纵观室内布局,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我们按工作人员的要求,依次排队顺利通过了安检。顺着检查路线,我们从大厅北门走出,就到了候车广场。这时展现在眼前的是一条笔直宽阔的柏油公路,导游告诉我们这条公路全长9公里,是去年胡锦涛主席访问蒙古国时,给蒙古国的援建项目之一。这条路从设计到施工都是中国出资,由中国工人修建的,直接贯通扎门乌德市区。导游一边介绍情况一边组织我们上车,这时早已站在车旁边的几个蒙古国妇女要搭乘我们的车,她向导游嘀哩咕噜地说了些什么,导游也用蒙语向她们说了几句话,她们还在说着话,导游严肃地摆手示意,不让她们上车。要上车者和不让上车者,她们之间没有语言障碍,因为她们都是蒙古人。我们车内两个导游都是蒙古人,一个是年轻妇女,叫鲍春花,一个是年轻姑娘,是初次跟车的徒工,所以她没有向大家报姓名,路上也很少说话。由于民族特点、草原风蚀和高原紫外线照晒,她们腮上略高的颧骨处,呈现紫红色,从她们壮实而丰满的外表看,长得有点老相。我们所乘的大轿车沿公路向扎门乌德驶去。在车上鲍春花对大家说,边防检查站有规定,过境车辆是不允许私自带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