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4
文档名称:

PLC立体车库.docx

格式:docx   大小:685KB   页数:2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PLC立体车库.docx

上传人:非学无以广才 2020/3/2 文件大小:68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PLC立体车库.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基于PLC控制的立体车库摘要:随着我国拥有汽车的数量不断上升,停车难以成为了在大中城市中的一种普遍情况,并且还在不断的恶化中。为了解决停车难的问题,车库开始向高层发展,充足利用土地资源,发挥空间优势,最大限度的停放车辆,于是便发展出了机械式立体车库。在当今社会,自动化控制技术使用的地方越来越多,而PLC技术已经成为了自动化控制的主要方式之一,本文以三菱PLC为例,结合典型的3×3横移升降式立体车库,介绍PLC控制技术在立体车库控制方面的应用。关键字:立体车库,控制系统,PLC第一章立体车库简介在现代,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慢慢的,人们开始选择汽车作为出行工具,而随着汽车的不断增加,渐渐地,人们发现,城市里的停车位越来越少,经常会出现找不到停车场这种难题。由于现在土地越来越紧缺,于是,如何让停车场能停更多的车而不占用更多的土地便成为了一个问题,于是,立体车库便成为了一种也许的选择。立体车库拥有占地面积小,汽车容纳能力强的特点,它可以在大厦林立的小区中摆放,也可以大面积的组合使用,还能和地下停车场,车库等组合使用,能大大的解决停车难的问题。在当今社会,自动化控制技术使用的地方越来越多,而PLC技术已经成为了自动化控制的主要方式之一。将PLC控制技术应用到立体车库上,可以大大的方便人们停车的过程。第二章升降横移式立体车库机械部分设计 ,车辆就停在载车板上,最下层的载车板只做左右横移,不能升降,中间层车位可以左右横移和升降,上层车位只能升降,不能横移,若中间层车位需要存取车,则需下层车位移出空位,才能降至底层,上层车位需要存取车,则需要中间层车位和下层车位移出空位方能下降至底层,存车时,当载车板到位后,驾驶员将车开上载车板后下车离开,中间层和上层载车板自动升至所在层位,取车时,下层车位直接开出,上层和中间层则是载车板降至底层后,等驾驶员进入车库开走汽车后,载车板自动回至所在层位。下图为一个地上3×3型七车位的升降横移式立体车库,其工作原理是:上层载车板可以做升降运动,中间层载车板可以做升降运动和横移运动,下层载车板只能做横移运动。通过中间层和下层的空位,利用载车板横移变换空位,将汽车停到上层或降至下层,第一层的汽车可直接开进和开出,无需变换位置。图1七车位升降横移式立体车库工作原理图如图1所示:1、2号车位可以直接存取车辆;7号车位需下降后再存取车辆;3号车位,则需先将1号和2号载车板右移,再将3号载车板下降后才能存取车辆;4号车位,则需先将2号载车板右移,再将4号存车板下降后才能存取车辆;5号车位需要先将1、2、3、4号四个载车板右移,再将5号载车板下降后才能存取车辆;6号车位则需要先将2、4号载车板右移,再将6号载车板降下。由于升降横移式立体车库对场地的适应强性,可根据不同的地形和空间进行相应的组合,规模可大可小,对场地的要求比较低,所以,应用非常广泛。,其主要有六大部分组成,分别是:结构框架部分,载车板部分,横移部分,升降系统,控制系统,安全防护系统。,在本文中,选择用钢结构。(链传动系统)第一层车位设置在地面上,汽车的存取可以直接在对应的位置进行,车辆驶上载车板后,只能实现水平移动的方式,如图2所示。图2一层载车板横移链传动结构传动方式为减速电机带动主动链轮,使链条带动从动链轮从而带动主轴,进而驱动行走轮带动载车板在导轨上做横移运动,采用这种链传动方式与齿轮齿条传动方式相比,结构简单,成本低。同样可以达到传动准确,效率高的目的。(链传动系统)第二层车位是由一个横移矩形框架及一个悬挂载车板组成,汽车驶上载车板后不光要进行横移运动,还要进行垂直升降运动。如图3所示。图3二层载车板升降横移传动结构图横移传动方式为:横移减速电机带动横移主动链轮,使链条带动横移从动链轮从而带动横移主轴,进而驱动行走轮带动横移框架,实现二层载车板的横移运动做横移运动。升降传动方式为:升降减速电机带动升降主动链轮,使链条带动升降从动链轮从而带动升降主轴,进而驱动升降链轮带动升降链条,从而带动载车板,实现二层载车板的垂直升降运动。(链传动系统)第三层车位是由一个焊接在立体车库骨架上的框架和一个悬挂载车板组成的。当汽车驶上载车板后,只能进行垂直升降运动。如图4所示。图4三层升降传动结构图升降传动方式为:减速电机带动主动链轮,使链条带动从动链轮从而带动主轴,进而驱动升降链轮带动升降链条,从而带动载车板,实现二层载车板的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