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1
文档名称:

智能制造行业:智能制造系统全景图.pptx

格式:pptx   大小:1,749KB   页数:3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智能制造行业:智能制造系统全景图.pptx

上传人:琥珀 2020/3/2 文件大小:1.71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智能制造行业:智能制造系统全景图.ppt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资料来源:《》,艾瑞咨询,轻软英泰,平安证券研究所智能制造系统全景图数据库(信息空间)实时数据研发数据管理数据订单数据产品数据工艺数据历史数据设备数据运行数据售后数据通信系统有线通信无线通信控制层(多为嵌入式,是软硬结合之处):操作面板,PLC,其他类型控制器,传感器硬件网络(物理空间)智能装备 产品CRM客户管理市场管理SCM供应商管理库存管理WMS物料识别物料传输仓储管理自动分拣PDMBOM管理工艺数据管理SCADA/DCS现场监测过程报警设备控制数据处理人机界面事故追忆执行生产并实时数据下达生产指令软件PLMPlatform(信息空间)企业层下达生产指令反馈生产情况操作层ERP财务管理采购管理主数据管理交货管理人事管理流程制作MES任务分解生产统计设备管理能源管理质量管理KPI分析调度排产报表看板要点总结制造业升级,大国行动刻不容缓:随着我国人力成本不断上升、制造业增长动力持续放缓,且面临着日益缩短的产品创新周期,以智能制造推动制造业升级已经刻不容缓。针对智能制造的大课题,制造业大国们予以国家战略层面的重视,美国提出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日本提出工业价值链计划,,中国也于2015年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核心都是通过数字化转型,提高制造业水平。,是最具有历史观、落地方案最具体的概念。,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CPS,是由具备物理输入输出,且可相互作用的单元组成的网络;新技术的发展使得硬件和软件之间的界限逐渐弱化,人机交流成本大大降低。PLM,是指对一个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管理,从最初的生产设计和生产规划,到生产工程的建设和生产(包括物流),再到产品的使用和服务。典型的智能制造系统与人体系统有很大相似性:典型的智能制造系统由3大部分组成,分别是信息空间、物理空间、通信系统,这个系统与人体结构有很大的相似性,信息空间负责信息的存储、处理、决策,类似人类的大脑/小脑;物理空间类似于人类的四肢躯干,负责具体动作执行生产;通信系统类似人类的神经纤维,负责软件与软件、软件与硬件、硬件与硬件之间的信息传输。软硬件齐头并进,国产替代大有可为:在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过程中,智能制造领域的软硬件均在逐渐实现国产替代。2019年我国工业软件市场规模达1949亿元,同比增长16,预计2021年将超过2631亿元,用友、广联达、宝信、东软等国内供应商已在各细分产品赛道跻身前列。作为智能装备的代表,2018年国内工业机器人销量超过15万台,,,市占率达27,埃斯顿、埃夫特等公司成为国产替代的排头兵。,大国行动刻不容缓资料来源:艾瑞咨询,平安证券研究所美、日、德、中四国制造业发展战略制造业升级是所有制造业大国面临的共同课题:(1)如何将高毛利留住的同时,将制造业留在本国;(2)如何保持自身制造业的优势,而不是转变成劣势;(3)如何克服逐渐升高的人力成本。各国高度重视,均有相应战略出台:(1)美国,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工业互联网革命(GE提出);(2)日本,工业价值链计划;(3)德国,;(4)中国,中国制造2025。核心都是通过数字化的转型,提高制造业的水平。中国制造2025:2025年制造业重点领域全面实现智能化资料来源:《中国制造2025》、《中德合作行动纲要:共塑创新》,平安证券研究所2015年5月19日,《中国制造2025》:为中国制造业未来10年设计顶层规划和路线图,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三大转变。2014年10月10日,《中德合作行动纲要:共塑创新》:,该进程应由企业自行推进,两国政府应为企业参与该进程提供政策支持。紧密围绕重点制造领域关键环节,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装备融合的集成创新和工程应用。到2020年,制造业重点领域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试点示范项目运营成本降低30,产品生产周期缩短30,不良品率降低30。到2025年,制造业重点领域全面实现智能化,试点示范项目运营成本降低50,产品生产周期缩短50,不良品率降低50中国制造2025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新材料农机装备电力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海工装备航空航天装备高档机床和机器人中国制造2025的十大领域和五大重点工程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创新智能制造发展的三大背景:人力成本上升,制造业动能走弱,创新周期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