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0.《风筝》教学设计导入: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村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教师有感情地朗读)教师: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学生:诗中描绘了春天孩子们放学后忙着去放风筝的情景。师:很好。诗的后两句让你想到了我们刚刚学过的《春》中的哪句话?生:天上的风筝渐渐多了,地上的孩子也多了。师:是啊,早春时节正是孩子们争相到户外活动的时候,放飞美丽的风筝,也正是放飞了自己的好心情。可是,文学家鲁迅先生看到天上飞舞的风筝,却感到“惊异和悲哀”,这是为什么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风筝》来共同研读。(教师书写课题)二、自学课文,:上节课我们疏通了文字,通读了课文,有谁能够为大家复述一下课文的内容?生:本文记叙了鲁迅先生看到北京天空飘飞的风筝,想起了小时侯自己不喜欢放风筝也不让小兄弟放,把小兄弟偷做的风筝毁坏了。中年之后,他看了一本外国讲论儿童的书认识到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他非常后悔,找机会向兄弟道歉,可是他的弟弟已经忘记了,这让他的心情更加难过。师:你的复述非常完整、准确。: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集中在哪些段落?生:第3、4自然段师:请仔细地阅读3、4自然段,思考:这两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1名学生朗读、自学5分钟,教师点拨生:从第3段可以看出小兄弟身体瘦弱。生:从第3段“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竟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中可以看出小兄弟天真可爱,特别喜欢放风筝。生:从第4段中可以看出小兄弟心灵手巧。生:从第3段中可以看出鲁迅独断专行。生:从第4段中“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的几个动词可以看出我特别冷酷,不让小兄弟放风筝。师:“我”为什么不让小兄弟放风筝?生:“我”认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师:可以看出我怎样的情感?生:“我”是为了小兄弟好,是爱他。师:我小时侯认为放风筝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不让他放是严格管束,是为弟弟有出息,多年之后发现这是错的很自责,而弟弟已经忘却了。体现了我对弟弟的手足之情。师:刚才的自学大家完成地非常好。文中还有一些蕴涵深意的句子需要我们理解,下面我们进入自主提问、合作学习环节。三、自主提问、合作学习1、将课前小组未能疏通的句子、疑难问题提出来(1)生:为什么“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2)生:“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怎样理解?(3)生:“精神的虐杀这一幕”具体指什么?(4)生:兄弟的忘却为什么使我“心只得沉重着”?(5)生:怎样理解结尾的句子?(6)生:“我不幸偶而看到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为什么说是“不幸”的?2、小组讨论8分钟,教师巡视辅导3、师生交流,逐一解决师:请同学们自由发言,不必拘泥于问题的顺序。 生:“精神的虐杀这一幕”指的是“我”不顾弟弟的喜爱,粗暴地将风筝踏扁。师:不过是毁坏了一个风筝,怎么能称为“精神的虐杀”?生:因为这么做伤了弟弟的心。生:还有,放风筝可以锻炼身体、提高孩子的智力和动手能力,鲁迅这么做,使弟弟不能从中得到这些好处。师:可以看到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生:后悔、难过。师:这能看出作者是个怎样的人?生:知错就改。生:我想分析第6个问题。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