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商帮-浙江帮与江苏帮.doc

格式:doc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商帮-浙江帮与江苏帮.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2/2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商帮-浙江帮与江苏帮.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商帮-浙江帮与江苏帮中华民族,一体多元。苏浙企业家及其成长环境之比较是一个有意思的话题。历史上吴越两地曾是两个互为竞争、互为依存的实体,一部“吴越春秋”从武——文——商演绎了千百年时间。至今,历史文化的烙印仍然存在于区域经济特征之中。因此比较苏浙经济和苏浙企业家应当具备一种历史眼光和文化眼光。笔者认为,随着分权式改革的进程,区域经济特征及其竞争将继续存在并有强化之势。今后苏浙经济走向恐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两地企业家资源数量、素质,归根结底取决于企业家的生成机制和社会环境。从严格意义上讲,江苏企业家和浙江企业家并不是特征十分明显的两个群体,整体可比性并不是很强。如江苏分苏北、苏南,二者经济基础、人文传统迥然不同,因此企业家成长环境也就明显不同。苏北虽也出了不少企业家,如“维维”之崔桂亮,“森达”之朱相桂,“春兰”之陶建幸,“综艺股份”之咎圣达等,但其作为一个企业家群体的共性并不明显,企业家总数也较苏南少得多。因此我们在这里主要将区域特征相对明显的苏南企业家与浙江企业家来比较。但浙江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浙江的杭嘉湖地区与苏南并无二致,其经济地理特征及文化、体制背景与苏南有很强的同质性,二者没有比较的必要。在浙江的中东部、中西部,历史上也曾出现过著名的宁波商帮、龙游商帮,但如今已呈式微之势,总量不大,而且在今天看来,区域特点不很明显。而最能代表浙江企业家总体特征的应当说非浙南的温州、台州企业家莫属了。因此我们在这里实际上是运用抽象法,将最能代表苏浙企业家特征的苏南企业家与温台企业家做比较。这两个企业家群体都是改革开放之后的新生代,成就突出,区域特征比较明显,备受人们注目。尤其诞生于两种不同的农村工业化模式——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之中,其成长环境的比较或许能够得出一些很有意思的结论。苏浙企业家成长环境的相同之处甚多。——同处于历史上的经济发达地区,物产丰富,非农产业发展起步较早,是历史悠久的“副业大省”,有深厚的手工业及近代工商业传统,草根工业都有一定基础;——民众的商品意识普遍浓厚,吃苦耐劳,有强烈的追求剩余的冲动,且能工巧匠多,劳动力素质相对较高;——有深厚的人文传统。科举考试中屡屡金榜提名,文人墨客,代不乏人。尤其受功利主义、合理主义思想影响深,人们为追求功利目标,不惜作出牺牲;——由于区域地理位置上的优越,人口稠密,市镇、集市、码头珠连网接,交换市场化,市场网络化。近现代在“外来挑战——内部回应”的现代化进程中占近水楼台之利,得风气之先,如近代江浙财团,算是中国商帮史上的新式商人,较早进入面粉、纺织、买办、娱乐、航运、成衣等现代产业或高等级产业;——同为东南经济发达省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速度一直居于全国前列;——苏南、温台两地的国有工业基础都不是十分雄厚,其经济起飞肇始于农村工业,且以农村工业为主,因此两地企业家大多为农民出身;——在经过乡镇企业改制之后,两省都已是非公有经济大省,工业产值当中,非国有经济比重均超过80%。正是上述特点决定了两地企业家总量大,贡献突出,覆盖面广,成为两处引人注目的企业家丛林。环境上的相通之处,也决定了两地企业家有着许多共性:他们在市场中长大,是天生的“市场派”;他们善于运用非正式制度资源,也善于创造和运用非正式游戏规则;他们来自社会底层,土生土长,曾经长时间游离于计划体制之外,较少受到旧体制、旧观念的束缚,这也造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