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再说体育大课间各位领导、老师们:下午好!非常感谢学校领导的信任,让我今天有机会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的工作心得。今天我讲座的主题是《再说体育大课间》。我个人认为,一个完整的人应该包括身体、人格和知识技能,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个人身体不好,就是废品;人格不好,就是危险品;知识技能没有,就是次品。而三者中,身体是根本,是生命存在的基础,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附焉。”身体没有了,一切都是空谈,神马都是浮云。现在大家都在说“以人为本”,我想,以人为本,首先就是要以人的身体为本,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体存在了,原始的生命才有了存在的可能。然而,中国现在的教育我感觉是在畸形发展,在身体、人格、知识技能这三个要素中,一味的追求人的知识技能,忽视了身体的锻炼,忽视了人格的发展,这样就造成了现在社会上的体质差、品德差的祖国未来接班人。我们知道,强健的身体,既有先天的因素,但更有后天的长期锻炼,所以毛泽东老人家说:开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是促进体质提高的保障。作为学校,让学生参与到阳光运动中去,参与到丰富的体育大课间中去,是对学生的身体负责,也就是对学生的生命负责,更是对学生的未来负责,一个人只有有了健康的身体,未来才有了可能。今天,利用这个机会,我想再说说开展体育大课间的意义。我校的国家级课题——《体育大课间》当年很是风光了一阵,国家级一等奖,在全佛山展示,成为佛山地区学习的楷模,课题结题已经快五年了,五年中,我们摸索的脚步没有停止。但走到今天,仿佛到了一个瓶颈,我们的步子有些迈不动了,我们厌倦了,觉得它是我们的负担,觉得它阻碍了我们知识技能的学习与传授,无形中,我们开始有了放弃的念头。但我想说,放弃大课间或弱化大课间,或压缩大课间的时间,减少学生的运动量,都是对我校大课间活动的否定,对我们以前工作的否定,对我们津津乐道的大课间研究成果的否定。所以,今天,我再这里再一次和大家分享开展大课间活动的意义。再读《动感乐小,凸现快乐生命》这本书时,看到黄校长写的“在分享中发展,在合作中提升”文章中的一段话:开展“大课间”活动是认真践行“健康第一,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也是我校“分享与合作”教育理理念在教育实践中的具体体现,是促进学生各主面素质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这一句话引起了深思。一直以来,我们开展了体育大课间、体艺节和趣味运动会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本着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员参与,以快乐、积极、向上、多样的实践形式。目的是想通过体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锻炼,在过程中受到教育。但往往老师一看到方案,觉得又有活动了,更觉得压力大、很麻烦。还有些老师说搞那么多的活动干什么?要求减项目的、减人数、降难度的等等的要求。比赛成绩重要,但在体育活动中把握住过程更重要,将比赛成绩放在了第一位,必然会忽略我们要立足于过程,忽略体育活动对人的精神、道德和意志品质的影响。如果将参加体育活动比赛成绩做为追求的目标,那么,我们在看待学校体育活动时的将迷失了方向。要淡化比赛结果,但不是不追求比赛结果,追求比赛成绩让学生在参与时更有动力,更有目标。学生经常问我:“老师!什么时候校运会呀?”看着学生渴望的双眼,学生是多么渴望有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运动中接受成功与失败。例如,田径运动会各班只有十几位学生能有机会参加,两天时间,多数学生只能当观众,为了全体学生,我们要为全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