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资产管理公司银行风险银行风险管理论文.doc

格式:doc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资产管理公司银行风险银行风险管理论文.doc

上传人:799474576 2016/2/2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资产管理公司银行风险银行风险管理论文.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资产管理公司银行风险银行风险管理论文1997年5月开始的亚洲金融危机对整个东南亚乃至整个世界经济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就是商业银行存在大量的不良贷款。危机过后各国纷纷成立资产管理公司及类似机构处理这些不良贷款,以期化解金融风险。我国在此次危机中也受到严重冲击,同时危机的产生也使决策层意识到我国金融系统潜在的风险和危机,处理商业银行中的不良资产,及早化解和控制金融风险刻不容缓。正是在这一背景下,1999年国务院相继组建了信达、华融、东方、长城四家资产管理公司,专门处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资产管理公司成立至今已有四年多的时间,四年来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在处置不良贷款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截止2003年12月30日,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共处置不良资产近4000亿元,回收现金900亿元),但资产管理公司的运作效果究竟如何,资产管理公司的成立是否从根本上解决了我国商业银行体系中的风险问题,笔者对此不敢苟同。[2]本文拟从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特性、资产管理公司应有的职能定位两方面对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运作现状进行反思,并提出相应建议。一、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成因分析商业银行风险一般来说指的是商业银行在经营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而招致经济损失的可能性。通常商业银行风险按照风险形成的原因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信用风险、市场风险、购买力风险及政治风险。由于市场风险、购买力风险、政治风险等通常影响到经济运行中的各个主体,而这些主体往往与商业银行有着信贷或存储,通过存贷链条各主体的各类风险又转移至商业银行,并最终集中体现在银行信用风险上。在金融危机未爆发之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具体体现形式是其持有的不良贷款(不良资产),因此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可以看作是累积的、沉淀的和存量的商业银行风险。我国商业银行风险同样集中体现为银行持有的大量的不良贷款。但就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而言,我们与东南亚等国相比又有很大的区别。如果说东南亚国家不良贷款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泡沫经济、信贷资产结构单一及不适宜的外汇汇率联系制度,我国的银行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则远为复杂,且带有明显的转轨经济的痕迹。(一)信贷资金财政化。我国的商业银行(以前是专业银行)从80年代中期以后一直承担着部分财政职能。84年后实行的“拨改贷”初衷是为了加强企业资金约束,提高资金使用率[3],但由于其他配套改革的不到位“拨改贷”最终演变成国有银行代行了国家财政的职能,使得许多贷款根本无法收回。在94年成立政策性银行之前,国有银行发放的大量的政策性贷款事实上也是在承担国家财政职能。以中国银行为例,在94年以前中行一直是外贸、外汇专业银行,支持外贸企业出口创汇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扩大出口、增加外汇储备的背景下,中国银行对于外贸企业的外汇贷款是有求必应,很少分析贷款回收风险,而且在当时情况下也不容分析,因为支持出口创汇可以算是一件政治任务。随着近几年经济形势的变化,外贸企业目前大多陷入困境,而当年的贷款也变成中国银行最大的一块不良资产,从中国银行剥离至东方资产管理公司的2674亿不良资产中有三分之一是外贸资产。事实上,时至今日国有商业银行仍然在承担部分财政职能,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从1994年开始实施的计划内兼并破产。(二)政企不分,权责不明。地方政府往往缺乏市场意识和现代经营理念却又过多地干预企业的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