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初中物理浮力典型例题解析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例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受的浮力越大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质量为79g的铁块,,这个铁块的质量是多少?重多少?将这个铁块浸没于水中,排开水的质量是多少?所受浮力是多少?(g取10N/kg)例3 (广州市中考试题)用弹簧测力计拉住一个重为43N的空心铜球,全部浸在水中时,,此铜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是________m3.(×103kg/m3) 例4 体积相同的A、B、C三个物体,放入水中静止后,处于图1—5—1所示的状态,试比较三个物体受的重力GA、GB、GC和密度A、B、 将一个蜡块(蜡=×103kg/m3)分别放入酒精、水和盐水中静止后,试比较它受的浮力大小和排开液体的体积大小.(盐水>水>蜡>酒精) 例6 (广州市中考试题)、, (广州市中考试题)把一实心金属块浸在盛满酒精的杯中静止后,溢出酒精8g(酒精=×103kg/m3),若把这一金属块浸在盛满水的杯子中静止后,从杯中溢出水的质量是( ) 例8 体积是50cm3,质量是45g的物体,将其缓缓放入装满水的烧杯中,物体静止后,,溢出酒精的质量是________g.(酒=×103kg/m3) 例9 (南京市中考试题)如图1—5—3中,重为5N的木块A,在水中处于静止状态,此时绳子的拉力为3N,若绳子突然断了,木块A在没有露出水面之前,所受合力的大小和方向是( ) ,竖直向下 ,竖直向上 ,竖直向上 ,竖直向下例10 以下是浮力知识的应用,说法正确的是( ) ,所受浮力一样大 ,在海里受的浮力大 ,所受浮力不同 ,浸入液体体积越大,所测得的液体密度越大例11 (北京市西城区中考试题)如图1—5—5,展示了一个广为人知的历史故事——“曹冲称象”.曹冲运用了等效替代的方法,.(1)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2 (长沙市中考试题)已知质量相等的两个实心小球A和B,它们的密度之比A∶B=1∶2,现将A、B放入盛有足够多水的容器中,当A、B两球静止时,水对A、B两球的浮力之比FA∶FB=8∶5,则A=________kg/m3,B=________kg/m3.(水=1×103kg/m3) 例13 (北京市中考试题)A、B两个实心球的质量相等,密度之比A∶B=1∶,它们受到浮力,其浮力的比值不可能的是(酒精=×103kg/m3) ( ) ∶1 ∶5 ∶水 ∶B 精析从A、B两个小球所处的状态入手,分析几个选项是否可能. 一个物体静止时,可能处于的状态是漂浮、悬浮或沉底. 以下是两个物体所处状态的可能性①A漂,B漂④A悬,B漂⑦A沉,B漂②A漂,B悬⑤A悬,B悬⑧A沉,B悬③A漂,B沉⑥A悬,B沉⑨A沉,B沉由题目我们可以推出 mA=mB,A∶B=,则VA=VB=A∶B=2∶1 我们可以选择表格中的几种状态进行分析: 设:(1)A、B均漂浮 A<酒精,B<水,与已知不矛盾,这时F浮A=1∶1,A选项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