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浅议法律上的公平邓卫燕摘要:公平指的是公正,不偏不倚,即对一切有关的人公正、平等的对待。法律的“法”,古体写为“灋”,《说文解字》解释“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廌,读zhi,是一种传说中的野兽,有灵性,其实是古代统治者的一种理想化的产物,一种被神化的动物,它“性知有罪,有罪触,无罪则不触。”这说明,法从产生的那天起,就有了公平的象征意义。然而法律上意义上的公平和我们平常谈到的公平是否一样呢,法律又如何体现它的公平,法律是否绝对公平呢,这就是我今天要浅谈的内容。关键词:公正权利与义务法律责任不平等罪行相适应法律上的公平在我眼中就是从法律的角度以公正,无私心的对某个法律行为做出不偏不倚的对待。我国学者一般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二条来界定公平原则责任。其大概内容是作为自然人,我们参加民事活动的机会平等,主体地位平等,意思表达自由;在民事主体权利的上享有相对等的权利和义务;在承担民事责任上权利与义务要对等。然而法律为什么需要公平呢?从上述提到的公平原则展开理解,法律给予我们同等参与民事活动机会的权利,平等的主体地位,意思表达自由的权利,那么也就是说法律的公平原则其实是在保护我们参与民事活动的机会和我们意思表达自由的权利;法律也让我们享有同等的义务和权利,同样,这是因为不存在单独的义务或权利。如果甲承担的义务多余其享受的权利,或者其只享有义务,不具有权利,那么对与甲来说丧失了公平,那么就会甲就会丧失其履行义务的积极性,或者是其根本不履行;如果甲享有的权利多余其义务或者是其仅享有权利而不履行义务,那么对于除甲外的其他人则显失公平,打击其他人履行义务的积极性,所以法律上不存在“凭空”的权利或义务,法律的公平能让民事主体地位的人享受和其履行的义务相对等的权利,这样既能保证民事主体享有权利,又能让其履行义务;法律为维护民法立法的公平原则,每个享有民事权利的人,不管有无过错,只要有造成损害事实存在,就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分担民事责任,且分担责任要公平合理,分担民事责任不能随心所欲地让一方承担责任而另一方减免责任。只有充分体现公平原则,才能让双方当事人真正达到机会平等,地位平等、权利义务平等,分担责任、合理,避免权利滥用和义务加重。然而法律是否真的完全公平呢,其实不管在是网络上还是现实生活中,经常有人说中。其实不然!事实上,中的,很多人经常混淆法律规定上的不公平和司法上不公平的概念,前者体现在立法层面上,在普通人意识中很难体会到,后者体现的是法律的具体实施的最后保障上,这是所有人可以感受到的,是最能直接感受到公平和不公平的问题。在当今中国大陆,我们对立法层面的法律还没有感受到太多的不公平,而更多的感受来自于现行的司法状况,可以说,中可言,这已经不是需要用举例来说明的问题,而是与司法有关的人员,已经经历过司法程序的人最直接的体会,所以,中!而法律始终是高级建筑,具有制定者的意识,法律是人制定的,必然做不到绝对的公平,只能说是相对公平。而法律那些看似不公平的地方实则恰恰体现了法律的公平。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