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2015年暑期社会实践策划书目录一、项目介绍(一)项目背景(二)项目主题(三)项目意义(四)项目目的(五)项目特色(六)相关事宜二、可行性分析(一)社会方面(二)团队方面(三)安全方面三、团队介绍四、项目行程(一)前期准备(二)具体开展(三)活动展望(四)预期成果五、经费预算(一)预算表格六、附件(一)团队纪律(二)应急预案(三)安全事项(四)财务制度2015年暑期社会实践策划书一、项目介绍(一)、项目背景:“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兴起,我们逐渐迷离在城市的钢筋水泥之中,久违了自然的味道。越来越多的孩子辨不清稻米,从未体味过清泉,乡村记忆项目是让我们走进乡村,踏进自然,静静的沐浴不染纤尘的文明和风俗,传承我们祖祖辈辈的希望,在安静的乡村,让文明沸腾。经济的飞速发展增长了人们的物质文化,但人们也伤心的看到乡村的众多瑰宝随着城市的建设日渐淡出人们的眼球。中央及时提出了文化建设的紧急要求,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2013年12月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进一步深刻阐释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核心和任务,把文化传承作为城镇化建设的一项基本原则,将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提出“要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要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山东省积极响应中央的号角,2014年2月13日,由省委宣传部、省文物局等9部门联合开展的“乡村记忆”工程正式启动,及时保护和拯救在城镇化过程中濒危的乡村记忆和文化。2015年5月11日,为弘扬胶东民俗文化,山东龙口市诸由观镇西河阳村两委结合乡村记忆工程积极探索,多方借鉴外地经验,取得重要成果。此次我们拜访胶东,探寻沉淀在胶东泥土中的乡土风味,挖掘在历史的古道里胶东的迷香。胶东是是山东半岛的主要部分,北面与辽东半岛隔渤海湾相望,包括烟台、威海全部和青岛的东部。经过考古遗址和遗存证实,胶东地区曾是中华古老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这里的建筑饱尝风雨的洗礼,独具特色;这里的文明历经上下五千年,愈久弥香;这里的人承接着古人的骄傲,续写着美好的未来。我们相约胶东,解读胶东的魅力文明。这次乡村记忆之行,我们游走档案馆,去看看经历着沧桑的文字发出怎样的气息;我们和村里的老者畅谈,去听听岁月里有哪些沉淀;我们摸摸古老的建筑,去触碰人类古老的传说。实地走访,亲自查看,我们相信我们定能看到胶东的无限魅力,挖掘胶东的辉煌文明,为城市化的社会留下最美的乡村记忆。、项目主题主题:胶东地区乡村记忆载体考察宣传口号:铭记乡愁情结,承载乡村记忆,弘扬齐鲁文化,建设新型农村(三)、项目意义1、积极响应党的十八大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关于“大力扶持农村地区生产生活发展”、“支持农村地区加快改革开放、增强发展能力、改善人民生活”的号召,通过实地考察和调研活动,与当地的档案局(馆)等档案机构密切合作,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档案管理工作的优化创新提供新的思路,在实践中增强对胶东地区宝贵历史文化的珍惜和保护意识。2、作为在校大学生,学有所成就要努力回报社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鲜活的参考资料,为山东胶东地区的文化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3、团队成员可以利用此次社会实践的机会,更加深入的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深入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队员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知行合一”的能力。锻炼队员的社交能力与处事方法,为不久的将来真正步入社会奠定坚实实践基础。4、运用我们的专业知识,为胶东地区档案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合理的处理办法和方式。这些都建立在我们对于胶东农村地区档案管理情况的实地研究以及我们所学的关于档案保存整理的专业知识基础之上。5、中华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儿女的共有财富,胶东地区是山东省富有代表性的文化区域,延续并开发胶东地区乡村记忆是我们的责任。乡村记忆的主要载体是档案,档案是文化展现与继承的媒介和载体,其作为对事物的原始记录,真实可靠。胶东地区农村乡镇档案局(馆)的现存档案记录了胶东地区农村的历史发展轨迹,反映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动态,对历史研究、文化传承以及档案事业发展都大有裨益。6、加大对胶东农村地区档案的利用与宣传力度,是网络时代适应大众文化需求、推动胶东地区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利用当代科学技术,梳理档案宣传新理念,增添新内容,开拓新领域,让乡村地区档案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7、档案的原始记录性使其成为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农村档案记载了一些鲜为人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研究人员通过查阅档案,掌握相识的历史资料,对一些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研究复原,有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