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主要问题与解答.doc

格式:doc   大小:357KB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主要问题与解答.doc

上传人:非学无以广才 2020/3/9 文件大小:35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主要问题与解答.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一年级下册 1二年级下册 7三年级下册 10四年级下册 15五年级下册 18六年级下册 20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主要问题与解答一年级下册全文各册问题的顺序,都按照教材呈现的前后顺序。一、怎样组织教学,才能落实“数豆子”的教学目标?第4页“数豆子”一课有两个教学目标,一是经历用计数器表示数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位的意义,会写100以内的数;二是能对100以内的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对于第一个目标,教师都能理解,实践中也有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需要关注的是第二个目标,强调估计意识的培养,主要原因有:第一,估计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第二,估计是发展学生数感的重要渠道。估计教学在不同学段有不同的侧重点,建议第一学段的教学以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为主,经过设计适当的情境,使学生体会到估计的必要性。本册书是第一次出现估计数量的活动,教师应注意把握教学要求。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估计,初步体验估计的基本过程:用部分的数量(如教材中10粒黄豆)来推断总体的数量(如教材中一把豆子的数量),不要求学生独立探索估计的策略。有关估计的具体策略在以后教材中还要学****教材的设计思路是首先经过估计一把豆子的粒数引入估计活动,然后经过验证估计结果,引入数的写法。教学时,教师能够从实际情境入手,先让学生估一估一把豆子有多少粒,然后再让学生数出10粒豆子,以此为标准(或参照物)再进行估计。这样不但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而且培养学生有根据地进行估计。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互相交流想法。在估计的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应用“比较”来进行估计,这不但是一个重要的策略,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数感也很有好处。在实际数出豆子个数之后,教师还需要鼓励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结果,帮助学生理解计数器上不同数位上数字表示的实际意义,加深学生对数位的理解,进而鼓励学生结合计数器上的结果写出抽象的数。具体操作时,教师能够根据当地情况选择不同种类的豆子来数,比如能够用黄豆、蚕豆、芸豆等。由于豆子的大小不同,学生一把能够抓起的豆子多少也会不同,教师能够根据具体情况来引导学生估计豆子的数量,让学生经历估计的过程。活动时也很容易出现豆子撒落地上学生忙着捡豆的情况,为了避免这一现象,建议教师能够为每个小组准备一碗豆,豆不要装得太满,碗下面能够再放一个比较大的纸盒,这样学生抓不住的豆子一般会落到纸盒内。二、教材第7页第4题中“仔细观察右表,你发现了什么?”需要引导学生“发现”到哪一步?是否要让每个学生都理解所有的发现?借助百数表能够帮助学生整体认识百以内数之间的关系。教学中建议教师首先带领学生一起进行几组“发现”,之后再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发现”活动,在自己“发现”的基础上,组织小组或全班交流。在带领学生“发现”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多角度、有序地对百数表进行观察。比如,能够引导学生横着看前后数字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可能会说在每一行中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1,或者前一个数比后一个数少1;引导学生竖着看上下数字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可能会说在每列中都是下一行比上一行多10,上一行比下一行少10;引导学生观察右起第一列,学生可能会说在这一列中,下一行十位上的数都比上一行多十位上的数多1,上下两个数差10,这些列上的数都是整十数……。虽然百数表是以练****形式引入的,可是希望教师能够充分认识百数表的价值,并能创造性地使用。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学时不需要让每个学生都理解所有的发现,而要经过探索和交流,使学生都有所发现。学生只要能独立完成前三道小题就已达到基本要求,第(4)题的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发现,并进行小组和全班交流,但对提出的发现并不要求每一个学生都掌握。三、在“小小养殖场”中,怎样结合具体情境帮助学生把握数的大小关系、发展数感?教材经过养殖场这一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这一内容帮助学生形成数感,在学会对客观事物进行定性描述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到定量刻画。数量间的相对大小关系没有绝正确标准,需要结合具体情境进行描述。例如在34、85、200三个数中,85就比34多一些;可是如果三个数换为34、40、85,85就能够说比34多得多了。对于用语言描述几个数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时,结论是相正确,只要不出现逻辑上的混乱,比如“85比40大一些,85比34大得多”即可。教材的情境只是学****的素材之一,教师还能够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比如,教师能够利用第9页“猜数游戏”的形式进行情境引入,引导学生在猜数游戏中,既体会到数的大小关系,又学到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时自然第引入“多得多”、“少一些”等语言。。四、怎样经过观察物体的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材在第二单元的教学中安排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活动,目的是经过这些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