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文档名称:

小麦赤霉病测报技术规范(报批稿).-.20**********.doc

格式:doc   页数: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小麦赤霉病测报技术规范(报批稿).-.20**********.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2/28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小麦赤霉病测报技术规范(报批稿).-.20**********.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00X代替GB/T15796—1995小麦赤霉病测报技术规范Rulesformonitoringandforecastofthewheatheadblight(FusariumgraminearumSchw./Gibberellazeae(Schw.)Petch)(报批稿)××××-××-××发布××××-××-××实施GB/T15796—200X1目次前言……………………………………………………………………………………1范围…………………………………………………………………………………12术语和定义…………………………………………………………………………13发生程度分级指标…………………………………………………………………24菌源基数调查………………………………………………………………………25病情系统调查………………………………………………………………………36病情普查……………………………………………………………………………47预测方法……………………………………………………………………………48测报资料收集、汇报和汇总………………………………………………………4附录A(规范性附录)农作物病虫调查资料表册小麦赤霉病……………………6附录B(资料性附录)影响赤霉病侵染小麦的关键生育期………………………10附录C(规范性附录)小麦赤霉病模式报表………………………………………11附录D(资料性附录)小麦赤霉病危害损失估计模型……………………………12GB/T15796—200X1前言本标准代替GB/T15796—1995《麦类赤霉病测报调查规范》。本标准与GB/T15796—199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本次修订将原来的测报对象“麦类赤霉病”重新定名为“小麦赤霉病”,增加了预测方法的内容,将原来的“测报调查规范”改为“测报技术规范”;——增加了“术语和定义”,其中定义了病情严重度、病情指数、子囊壳成熟程度分级指标、子囊壳成熟程度等小麦赤霉病测报调查中的重要术语和病情判别标准;——修改了原标准中“病害流行程度划分标准”,改为“小麦赤霉病发生程度分级指标”,并规定了各级发生程度的病穗率和发病面积比率的具体指标;——增加了华北、西北和东北等旱作地区的菌源基数调查内容;——删除了“麦类生育期观察”的调查项目,将其具体内容并入病情调查;——修改了病情系统调查,去掉“春麦区调查”的调查项目,将其具体内容分别并入“病情系统调查”和“病情普查”项目中;——删除了正文中分别出现的各调查项目表格,将其内容编成一系列完整的样表,并在该份样表中加入了“小麦赤霉病年度发生情况统计表”和“小麦赤霉病发生防治基本情况记载表”,作为规范性附录;——增加了稻麦轮作区和玉米、小麦轮作区小麦赤霉病模式报表,作为规范性附录;——增加了影响赤霉病侵染小麦的关键生育期,旨在规范判断赤霉病发病的关键因子,作为资料性附录供各地参考借鉴;——增加了关于赤霉病产量损失计算方法内容,作为资料性附录,供各地参考借鉴。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附录D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并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江苏省植物保护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姜玉英,曾娟,张芳。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1515796—1995。GB/T15796—200X1小麦赤霉病测报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小麦赤霉病病情指标、子囊壳成熟度和发生程度分级指标、菌源基数调查、病情系统调查、病情普查、预测方法及测报资料收集、汇报和汇总等方面的技术和方法。本规范适用于小麦赤霉病病情调查与预测。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或由秆腐引起的白穗症状)的病小穗数占全部小穗的比例。划分为5级:0级:无病;1级:病小穗数占全部小穗的1/4以下;2级:病小穗数占全部小穗的1/4-1/2;3级:病小穗数占全部小穗的1/2-3/4;4级:病小穗数占全部小穗的3/4以上。,用以表示病害发生的平均水平。按式(1)计算:…………………………………………………………………(1)式中:I——病情指数;i——病情严重度各级值;hi——各级严重度对应病穗数;H——调查总穗数。-carryingrateofthediseasedremnant产生子囊壳的病残体丛(株)数占调查总丛(株)数的百分率。按式(2)计算加权平均病残体子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