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孔门风范-论孔子与孔门弟子.doc.doc

格式:doc   大小:24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孔门风范-论孔子与孔门弟子.doc.doc

上传人:iris028 2020/3/9 文件大小:2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孔门风范-论孔子与孔门弟子.doc.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孔门风范-(综合版)1995年第3期(总第二十七期)孔门风范一一论孔子与孔门弟子李剑亮在中国文化史上,以师生关系为纽带而形成的学术门派,无疑要首推孔门。孔门既是有案可查的最入L的一个师弟传授门派,同时,它又对后来的师弟传授门派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因此,其地位和意义也就非同一般,深入考察孔门风范的形成和特点,对弘扬孔门风范的精华、推动当前学术寻钊忆的发展,有着亚要的意义。一、孔门的内涵孔门是一个具有一特定涵义的概念。文献中一首先出现“孔门”一词的是汉代王充的《论衡》。《论衡?问孔》篇日:“论者皆云孔门之徒,一七十子之才,!比今之儒,此言妄也。”从其“孔门之徒”一句的实际使用来看,所谓“孔门”,显然是指一个特定的群体,即是由孔子本人和他的众弟子构成的。那么,形成“孔门”的弟子究竟包括哪些人?从《论语》和《史记》’夺典籍的记载情况来看,所记的孔门弟子有用“弟子(门弟子.)”一词称呼的,还有川“门人”一词称呼的。如《沦语》中,“弟一子”一词共出现五次,分别为:(1)谈学而》:一户l;I:“弟一子,入则孝,出则梯,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2)《为政》: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书;弟子服其劳,有洒食,先生撰,曾是以为孝乎?”(3)《雍也》: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夕孔子对日:“有颜回者好学”。(4)《述而》:一护口:“若圣与仁,则井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己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5)《先进》:季康子问:“弟子轨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一也则亡。”在《论语》中,与“弟子”意义相同的称呼还有“门弟子”一词,共出现两次。分别是:(1)《秦伯》: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日:“川予足!启予手!(2)《子罕》: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一斤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央。”在上述几例中,“弟子”一’了“门弟子”的称谓实是二而为一,故刘台拱《论语骄技》将这两个称谓作同类统计,、其日:“《论语》言弟子与门弟子者七,其二皆年幼者,其五谓门人。”一刘氏认为《论语》中的“弟子(门弟子王”的意义有两种,一是指“年幼者”,二是指勺1人”,并认为前者的实例有两则,,后者有五例、刘氏之论甚是。杨伯峻《论语译注》又明确指证“弟子入则孝”和诺弟子服其劳”两则中的一“弟子”是指“上有父兄的年轻人”,即刘台拱所谓的“年幼者”;其余五则是指“学生”,即刘氏所谓?的“门人”。《论语》中用“门人”称呼孔子的门下者,共出现八次。分别是:?1)《述而》: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日:“与其进也,一_不与其退也,唯何甚?”-(2)《子罕》: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3)《先进》: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日:“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日:“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4)《先进》:子日:“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日:“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5)《里仁》:子日:参乎!吾道一以贯三。”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间日:“何谓也?”曾子日:“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6)《子张》:子夏之门人间交于子张。(7)《子张》: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那么,在《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