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平等与不平等的辩证统一论文平等与不平等的辩证统一论文平等与不平等的辩证统一。在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打破了封建等级制之后,人人平等的人权理念登上了政治舞台,被写入宪法,成为法律基本原则,极大的推动了平等价值的法律规范化进程。平等发展至今,既是现代社会的核心道德理念,又是重要的法律价值和原则。何谓平等中国古代作为封建制社会,等级深严,人们在社会地位和法律地位上表现出的不平等渗透到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以三纲五常作为最高道德准则的封建等级观念深深地禁锢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千百年来,也一直影响着中等的追求和主张,虽势单力薄,未能成器,却也对现代平等观起到了启蒙和引导作用。孟子的性善论孟子认为人性本善,善的道德属性即是人与人之间平等的基础,这种先天的善性不因身份地位、财富多少而存在差别,是人们后天追求平等权利的理论依据。人皆可以为尧舜,肯定了人性意义上的平等,凡人与圣人之间本也没有差异。孟子在人性方面主张人人平等,但并没有盲目忽略现实生活中的不平等。他提出人在社会中处在不同的地位、职位,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说明了社会有不同的分工,各司其职很有必要,而进行分工的决定性因素就是后天的仁义,保持本性、德行者居高,丧失善性者成为庶民,形成一种等差的社会现实。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