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0
文档名称:

《小学班级管理》.ppt

格式:ppt   大小:712KB   页数:8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小学班级管理》.ppt

上传人:相惜 2020/3/10 文件大小:71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小学班级管理》.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小学班级管理》主讲:潘定戡联系电话:第一章小学班级与班级管理第一节小学班级与班级管理的内涵第一节小学班级与班级管理的内涵一、班级与小学班级一、班级与小学班级(一)班级的概念1、班级的定义不同的课本上对“班级”的定义有着不同的描述。如:“班级是由一定年龄阶段发展水平相当的一群学生组成的学校基层教育组织。”班级是学校为顺利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确保学生全面发展目标的实现而划分出的学生单元,以及与为其配备的相关老师所共同构成的一种组织。2、对“班级”概念的理解(1)班级是一种组织。班级作为一种组织,它有哪些特征?班级组织有着明确的目标。班级组织有其特定的结构与多重人际关系。班级有一定的规章制度(2)班级是学校这一公共组织中的“细胞”(3)班级组织的目的是培养人(4)班级组织由学生和相关教师共同构成(二)小学班级的特性1、小学班级是由年幼的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共同构成的组织未成年人,小学生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不成熟,处在发育和发展中,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成年人,班主任及相关教师,引导和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2、小学班级中存在着平行的少先队组织(三)小学班级的结构小学班级是一种正式的组织(班集体),但其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非正式组织(小团体)。1、小学班级的正式组织结构传统的小学班级的组织结构通常为层级式的金字塔结构。P5表1现代学校中的班级组织开始走向扁平化。P5表22、小学班级中的非正式组织(四)班级组织的发展传张班级组织的特点:按年龄分班、固定人数、固定教师、固定的课表、固定的教室;学习同一的课程(同步教育)。现代班级组织开始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学生有个性的发展。班级必须废止僵化模式,成为有弹性的组织。打破传统的单凭年龄作为分班编制的唯一标准的束缚,视儿童的能力来编制班级。二、管理与小学班级管理(一)管理的含义1、什么是管理管理是管理者或管理机构,在一定范围内,通过计划、组织、控制、领导等工作,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包括人、财、物、时间、信息)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以实现组织预定目标的过程。这一定义有四层含义:第一,管理是一个过程;第二,管理的核心是达到目标;第三,管理达到目标的手段是运用组织拥有的各种资源;第四,管理的本质是协调。2、管理的基本职能(1)计划(2)组织(3)领导(4)控制(二)班级管理的界定明确班级的管理者;明确班级管理的内容(三)小学班级管理的特性1、主观上,小学生容易服从管理2、客观上,小学生更需要管理第二节班级管理的主要理论依据一、教育学理论与班级管理二、社会心理学理论与班级管理一、教育学理论与班级管理(一)马卡连柯的集体教育理论马卡连柯,前苏联教育家,集体教育思想的代表人。1、论集体和集体教育原则 (1)论集体    马卡连柯认为,“教育任务就是要培养集体主义者。”而要完成这个任务,苏维埃教育所需要的第一个形式就是集体。(2)论集体教育原则 尊重与要求相结合原则。有人曾问马卡连柯他的教育经验的本质是什么,马卡连柯回答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有一个流浪儿,进了教养院后还偷盗农民的财物,组织扫荡农民的瓜田,结果被驱逐出院。他在外流浪了半年,又自动回到院里来。有一天,院长派他骑马进城领取500卢布,并给他一支手枪防身。傍晚时他归来复命,院长问他钞票数过没有,他回答数过了,院长把钱往抽屉里一放,说:“谢谢你跑了一趟,去吃饭吧。”过了两个星期,院长又派他进城取款,这一回是两千卢布。他喊道:“两千!要是我携款潜逃,你怎么办?”院长说:“叫你去你就去,别发神经病!”钱取回来后,院长照样数也不数就收到抽屉里。平行教育影响原则。马卡连柯认为,集体教育过程应当遵循“在集体中通过集体为集体”的原则。在他看来,集体首先是教育的基础;其次,集体是教育的手段;最后,集体是教育的目的和对象。马卡连柯后来用“平行教育影响”来概括他的思想,强调教育个人与教育集体的活动应同时进行,每一项针对集体开展的教育活动应收到既教育集体又教育个人的效果。2、论集体的作风和纪律 (1)集体的作风    马卡连柯十分重视集体作风的培养。在马卡连柯看来,作风是指五常的共同的态度。这种共同的态度主要表现为5个特点:集体应当朝气蓬勃。集体应当充满“强烈的快活情绪。集体成员之间应当团结和睦。(在内部关系上,集体成员之间可以互相批评,甚至可以互相“压制”;但在外人面前,集体成员应到相保护,不让同伴受任何苦恼和羞辱。)集体成员应当具有坚定不移地主持正义的观念,(在集体中持强凌弱者应当受到处罚,弱者应当得到必要的保护。)集体成员要具有积极性。(随时准备去从事有条有理的,讲究实效的活动或文化娱乐活动,克服空间与材料方面的困难,并且热爱这样的活动,热爱与困难作斗争。)集体成员应当养成"抑制习惯","抑制的特殊形式就是礼貌"。(2)集体的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