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6
文档名称:

舟山展茅河流域水闸设计项目计划书.doc

格式:doc   大小:787KB   页数:3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舟山展茅河流域水闸设计项目计划书.doc

上传人:164922429 2020/3/10 文件大小:78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舟山展茅河流域水闸设计项目计划书.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舟山展茅河流域水闸设计计划书项目基本资料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舟山展茅河流域。展茅流域地处舟山本岛东北侧的展茅街道境内,位于东经122°14′02″~122°18′42″、北纬30°00′29″~30°03′36″之间,。展茅流域的水系主要由大展河、茅洋河、螺门河、上潘孙河及一些支流(溪沟)组成。1990年后,因筑海塘,茅洋闸出水受阻,茅洋河水南下汇入大展河最后经长峙山闸和螺门闸入海。,发源于田公岙南风尖山,至张家村为上游段,,河道断面成V形,纵坡约2-5%,河道宽度6—10m;仅雨季有水,属山溪河流。排水闸所担负的任务是:排水闸一般修在江河沿岸排水沟或河道末端,用以排除江、河两岸低洼地区的渍水以及防止江、河洪水倒灌,有时还要发挥蓄水和引水的作用。本工程建成后,对渔业、航运业的发展,以及改善环境,美化城乡都是极为有利的。地质、地形资料地形地貌:本区地貌单元属浙东丘陵滨海岛屿区,是天台山余脉在东北延伸入海的出露部分,岛中央为山脊或分水岭,一般高程200~300m,最高山峰为黄杨尖海拔504m,平原呈小块分布于山间及滨海部位。流域大部分位于滨海平原区,。河流源短流急、流量较小,单独入海,河谷开阔,堆积厚度大。地层地质构造:本流域出露地层基岩多为侏罗系上统西山头组(J3x)深灰色英安质熔结凝灰岩,块状构造,新鲜岩石致密坚硬。根据区域地质构造特征、新构造运动、地震等分析,本区虽老断裂纵横交错,且温州—镇海弱活动性断裂从本区西部海域通过,但地震活动水平相当低,为少震、震级小的地区,且地应力无集中表现。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年版),本地区的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区。水文气象本流域内无气象观测台(站),与其邻近相距18km和8km设有定海和沈家门两个气象站。定海气象站始建于1951年,沈家门气象站始建于1957年,均有30年以上的气压、气温、湿度、降水、蒸发、风速、日照等项目的观测资料。根据沈家门气象站1961~1992年观测统计资料,主要气象要素特征值如下:多年平均气温 ℃多年平均日照时数 2046h多年平均蒸发量 1287mm(小型蒸发皿)多年平均相对湿度 80%多年平均风速 WNW流域内无水文观测站。舟山岛上邻近流域的有定海和沈家门降水量观测站,具有较完整的降水量观测资料。另有长春岭水文站,观测项目有流量、降水量、蒸发量,,内设长春岭、寺岭后、长春岭顶等三个降水量观测站。建筑材料石料:本地区不产石料,需从外地运进,距公路很近,交通方便。黏土:经调查本地区附近有较丰富的黏土材料。砂料:闸址处有足够的中细砂。批准的规划成果根据水利电力部《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SD112-78)的规定,本枢纽工程为Ⅲ等工程,其中永久性主要建筑物为3级。展茅流域内无实测潮位资料,而定海潮位站有长系列的实测资料。考虑本流域距定海潮位站较近,规划中直接采用(套用)定海潮位站资料,以潮型与洪水不利组合为原则,影响排涝的控制要素主要是高潮位及其持续时间。由于当地较大暴雨多发生在台汛期。因此,规划中以多年平均最高潮位相近的实测潮型作为设计潮型。施工条件工期为2年。材料供应情况。水泥由水泥厂运输至施工地点,其他材料由汽车直接运至工地电源由电网供电。,是水闸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⑴应根据水闸功能、特点和运用要求,综合考虑地形、地质等因素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后选定。⑵闸址宜选在地形开阔、岸坡稳定、岩土坚实和地下水位较低的地点。闸址宜优先选用地质条件良好的天然地基避免采用人工处理地基。⑶排水闸闸址宜选择在地势较低,出水通畅处,排水闸闸址宜选择在靠近主要涝区和容泄区的老堤坝线上。根据基本资料可知展茅流域属典型的海岛丘陵地形地貌,流域内河道上游丘陵起伏,间有谷地,绵亘分水岭、山脚和由滩涂围垦而成的滨海平地。,%;,占38.%。分水岭高程在100~500m之间;平地高程在1~3m左右;流域大部分位于滨海平原区,。河流源短流急、流量较小,单独入海,河谷开阔,堆积厚度大。因此将排水闸设置于展茅流域。,其等别应按表2-1确定。规模巨大或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特殊重要地位的水闸枢纽工程,其等别应经论证后报主管部门批准确定。表2-1平原水闸分等指标工程等别ⅠⅡⅢⅣⅤ规模大⑴型大⑵型中型小⑴型小⑵型最大过闸流量(m3/s)≥5000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