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浅议中国传统戏剧与现代戏剧.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浅议中国传统戏剧与现代戏剧.doc

上传人:iris028 2020/3/10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浅议中国传统戏剧与现代戏剧.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浅议中国传统戏剧与现代戏剧【摘要】焦菊隐早在他的著作中提出“话剧向戏曲学****的观点。中国的传统戏剧对现代戏剧有着深远影响,虽然中国现代戏剧借鉴了很多西方戏剧的因素,但真正的民族的戏剧是应该具有民族传统文化,有深厚的传统底蕴支持。本文列举了传统戏剧与现代戏剧的多种区别及共通之处,再次证明传统戏剧与现代戏剧的密不可分。【关键词】戏剧;传统;现代;“假定性”人们通常把中国传统戏剧名之曰“戏曲”。戏曲与戏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这一点任何戏剧理论工作者都会表示赞同。但是如果说戏曲与中国戏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也许就会有人反对了。中国戏曲艺术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传统。戏曲艺术最主要的是它的艺术规律和艺术方法。通过艺术方法去找艺术规律。话剧的程式基本上是从西洋移来的。话剧要民族化,群众化,就是要使广大观众喜闻乐见,话剧要向戏曲学****综观历代著作,“戏曲”一名其实有两种意义。其一是文学概念,指的是戏中之曲,这是一种韵文样式,又称“戏曲”。后人亦用来专指中国传统戏剧剧本。其二是艺术概念,指的是中国的传统戏剧,这是一种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杂技等各种因素而以歌舞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总体性的演出艺术。这两种意义有内在的联系,这种联系在概念的发展变化历史中形成。自本世纪二三十年代起,一些戏剧家把从西洋引进的戏剧形式定名为“话剧”,“戏曲”一名就常作为与“话剧”相对而使用,专指中国传统的戏剧样式。中国话剧经过上百年的融合、改造、创新,已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成为中国现代的民族话剧。中国话剧来自西方戏剧,今天依然从西方戏剧中摄取营养;但它经过中国人上面年的融合、改造、创新,已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成为中国现代的民族话剧。我个人认为,中国戏曲艺术的精髓与神韵就在于它那以歌舞演故事的本体写意性。而这种以歌舞演故事的本体写意性的最为重要的特点和价值是:诗化变形与写意传神。众所周知,具有千百年悠久历史的中国戏曲艺术在自己漫长的孕育过程中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地吸收了诸多其他艺术形式的营养及特长,最终形成了集音乐、舞蹈、文学、美术、杂技、说唱、特技、表演于一体的,以歌舞的形式表演故事的演剧艺术。这种演剧形式与话剧艺术完全不同,它是对它所反映及表现的生活原形进行了巨大的变形与改造,使之成为载歌载舞、如诗如画的艺术形象。中国戏曲将情、景、人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以人为主,以演员优美动人、虚拟空灵、连续不断的歌舞表演抒情、写景、塑人。因此。中国戏曲艺术是变形的艺术,是诗化的艺术,是虚拟空灵的艺术,是写意传神的艺术。这种建立在艺术假定性本质的基础上的演剧艺术,创造性地实现了舞台演出形象系统化的整体提纯,并使之成为富于形式美感的程式化的表现语汇。这是一种非常彻底而成熟的艺术“转型”,因而中国戏曲艺术可以称之为一种完整、统一、优美、和谐、成熟而系统的假定性的演剧艺术。,我们应该积极,深入地借鉴与学****先看一个例子:1935年,梅兰芳第一次赴苏联演出《打渔杀家》等剧,恰逢斯坦尼拉夫斯基在准备上演莎士比亚的《奥赛罗》。斯坦尼拉夫斯基在《奥赛罗》的导演计划里对该剧第二幕第一场到达塞浦路斯岛海口的一条小船是这样处理的:船下装小轮子,小轮子上妥善地装上一层厚橡皮,使船能平稳地滑动,用十二个人推动船身,又用风扇吹动麻布口袋,激起“浪花”。船夫用的橹是锡做的,空心的,在橹的空心里灌上水,以便摇橹时里面的水动荡起来,发出浪击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