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银行灾备中心解决方案.doc

格式:doc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银行灾备中心解决方案.doc

上传人:zgs35866 2016/2/28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银行灾备中心解决方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银行容灾现状与挑战随着中国金融银行数据集中的起步、发展和完善,很多银行建设了先进的集中式数据中心。数据大集中在带来巨大好处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大集中,如何应对和有效化解数据集中带来的风险、如何保证数据在各种灾难情况下的安全、如何保障业务连续性、维护银行声誉等等都是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伴随着数据大集中,容灾备份系统的建设成为一项紧迫的工作。然而,金融用户在灾备系统的建设上却面对很多的重大挑战:l如何系统化地分析和规划适合自己的容灾系统;l如何依据组织目标确定与之适应的容灾系统目标;l灾备中心如何建设;l与容灾关联的IT系统如何融入灾备系统;l容灾IT基础设施的规划和设计等。2银行容灾的行业监管为了规范金融银行容灾备份和灾备中心的建设,人民银行在2005年提出要求:全国各商业银行在1~2年内数据灾难备份标准达到2~3级,在各银行完成数据集中后的2年内灾难备份标准必须达到5~6级。参考国际上相关组织在灾难恢复上的研究与实践,我国的国家标准《GB20988-2007-T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对容灾备份进行了标准化。,涉及了如选址、网络通信、数据处理系统、数据备份系统、基础设施、灾难恢复预案及演练等多个方面。如何最终实现以灾备中心为核心的灾备系统,需要有系统化的规划设计方法。、数据备份系统、备份处理系统和网络通信系统、灾难恢复计划等组成。在设计容灾系统时,容灾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与层次,需要用一些定量的指标来衡量,这就是灾难恢复能力指标。主要采用灾难恢复能力指标RPO和RTO,定量的分析灾难恢复目标,由此形成了灾难恢复的不同等级:,IT系统主要包括网络、计算、存储几个方面,对应着容灾系统的网络通信系统、备份处理系统、数据备份系统,灾备中心作为业务中心的备份,基于是否需要备用处理系统(服务器)以及专业人员支持,可以分为不同的灾备中心模式。,以数据容灾为核心,以业务连续性为重点,实现安全生产与运营。可行的灾备中心建设模式包括同城灾备中心、异地备份中心、两地三中心等模式,以及自建自用,共建、租用共享灾备等方式。在容灾能力上,两地三中心是当前最好的容灾模式,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护数据和业务连续性,应对重大区域性灾难。,如何规划容灾能力、如何规划灾备中心容灾模式、建设一个或多个灾备中心以实现预定的容灾目标,都将是用户信息系统主管重点关注的方面。容灾系统是一个全面的系统工程,涵盖了IT技术设施系统建设的方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