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归园田居其一》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归园田居其一》。接下来,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归园田居其一》是编排在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四单元第四个课题《汉魏晋诗三首》中的其中一首。“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诗歌是诗人真情实感的咏唱,是心灵对现实的应答。《归园田居》组诗共有五首,写于陶渊明辞官归隐后的第二年,是陶渊明田园诗的代表作,描述了作者由官场回归农村以后赏心悦目的田园生活及其乐趣,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恶之情。通过学习本文,将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诗歌鉴赏的方法,培养人文素养。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诗经》两首、《离骚(节选)》、《孔雀东南飞》,这为过渡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因此,学好本课为学好以后的诗歌可以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包含的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和思想,为以后学生在学习理解类似的诗歌并为简单地鉴赏诗歌打下坚实的基础。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分析诗歌运用的艺术手法。、说教学的重难点本着对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层层分析诗歌内容,赏析诗歌的艺术手法。教学方法根据以上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诵读法、问答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和层层分析法。教学过程(一)、导入诗歌首先让学生做一个选择题:如果大家走入社会,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是做大官,有名有利:二是做农民,平平淡淡。由学生自由发言之后引出陶渊明的选择。这样既扣准了陶渊明田园诗中所寄托的人生理想,又能体现语文教学“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的精神,引发学生兴趣,从而导入诗歌。(二)、作者生平及诗歌创作背景。所谓知人论事,要赏析一首诗歌,也应先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及写作背景,这样才更能准确把握作者诗里面的“心志”。由于在初中,学生已经学习过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饮酒》《陶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文章,学生对陶渊明及其隐逸思想都已有了解,这个环节,我决定让学生自己说,我摘取重要信息特别是能帮助学生理解本节课思想内容的信息作简单板书再作引导即可。当然为了达到良好的课堂气氛,我事先布置学生自己动手查找资料并整理,并监督其落实完成。(三)解题。通过以上环节,学生自然对陶渊明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接着,我将引导学生根据题目及诗歌内容找出本诗的题眼。由于课前学生已经利用早读对本诗熟读成诵,这个问题对学生来说比较简单。明确“题眼”是“归”字后,我提出提出“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四个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学习,用诗中的字眼或诗句来解决这些问题。并派小组代表发言,都能解决的问题,少讲,不能解决的,提交全班讨论,老师只起引导作用。例如:对从何而归的问题。由于了解作者,能较轻松得出他是从官场而归的,也能通过课文注释得出作者在诗中用“尘网”“樊笼”来作比喻。老师再引导他们感受这两个比喻表达出的对官场的厌恶之情即可。对于“为何而归”的问题,学生可能会根据前一问题得出的“厌恶官场”来思考,我就顺着他们的思路引导他们思考诗人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