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红军会宁会师.doc

格式:doc   大小:39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红军会宁会师.doc

上传人:梅花书斋 2020/3/11 文件大小:3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红军会宁会师.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甘肃会宁:红军会师之地谱写历史新篇章(一)这里见证了一个重要的时刻: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这一刻,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转折点。从此,中国工农红军破天荒形成一个拳头,开创历史新纪元。 76年风霜雨雪,76年艰苦卓绝。抚往追昔,红军长征会师地会宁已经今非昔比。“自强图存,团结胜利”的会师精神,已经并将永远激励着中华儿女,不断克服恶劣的自然条件,开拓进取,争取经济社会建设的一个又一个胜利。会宁、会宁,红军会师,中国安宁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在兵力、装备处于绝对劣势且没有后方依靠的情况下,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突破乌江天堑、飞夺泸定桥、跨越高耸入云的雪山、跋涉渺无人烟的草地,历尽艰难险阻,突破了国民党数十万部队的围追堵截,纵横十余省,胜利会师。“三大主力会师之前革命形势非常严峻,既有长征路上给红军将士带来这样那样的困难,也有张国焘分裂主义路线对革命的干扰。”长期从事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研究的会宁县委党校原校长杜守琴说。 1936年夏,为了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实现全国的抗日战争,中共中央作出了红军三大主力会合的伟大战略决策。会宁北依黄河,东南面紧靠西兰公路,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1936年9月,毛泽东同志在陕北保安讨论三大主力红军会师的地点时,就选定了会宁。毛泽东同志说:“会宁,好地名,好地名啊!红军会师,中国安宁。”一九三六年十月二日,由红一方面军十五军团直属骑兵团组成的特别支队攻占会宁城。10日黄昏,红一、四方面军在县城文庙大成殿内举行了隆重的庆祝会师联欢会。由于连日降雨渭河河水猛涨,加之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红二方面军延迟了与一、四方面军10日在会宁县城会师的原定计划。之后分别于15日与红四方面军会师,18日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至此,三大主力红军在会宁实现了全面会师。会宁县会师文化研究所所长胡炯涛说,从此,中国革命由大江南北转向黄土高原,中共中央、中华苏维埃政府、中革军委最后实现统一、团结、和谐共进,中华民族长久聚集起的精神力量喷薄而出。会宁是长征期间三个方面军齐聚在一起实现大会师的唯一地区,也是红军到达人数最多、停留时间最长的地区之一,会宁会师是红军数次会师中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意义最深远的一次。三大主力红军会师是长征胜利的标志,是民族抗战的前进阵地,是革命力量大团结的典范,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转折点,是毛泽东军事路线重大胜利,张国焘分裂主义路线彻底失败的标志。作为长征的会合点,会宁与出发点瑞金、转折点遵义、落脚点延安一道,成为中国革命圣地。抹不去的红色记忆割不断的革命情结走进会宁城区,沿街每个路灯灯柱上,都装饰有红一、二、四方面军的军旗。血色军旗仿佛在诉说着会宁同中国革命的密切联系。会宁,承载着共和国的光荣和梦想,在这里,红军和会师地群众血脉相连。“爷爷在世时,每年上坟都要我们站在小红军的坟前,对我们说:你们要记住,没有小红军就没有这一家子。”会宁个体工商户魏长征说。她的父亲魏煜3岁在街上玩耍时,敌机飞来轰炸会宁城,一颗炸弹落在魏煜身旁。1名年仅14岁的小红军战士猛扑过去,把魏煜压在身下。魏煜只有露在小战士遗体外面的右腿和右手2个手指受伤,而小战士却献出了生命。小红军没有名字,也找不到家人,爷爷魏鸿儒把小红军安葬在魏家祖坟旁,并以“继续长征”之意给3个孙子分别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