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赠友送别诗.ppt

格式:ppt   大小:82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赠友送别诗.ppt

上传人:飞扬的岁月 2020/3/12 文件大小:8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赠友送别诗.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鹧鸪天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除夜作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1)两首诗均写到节日、馆舍、灯,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用意是什么?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3分)(2)“故乡今夜思千里”与“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在写法上的共同点是什么?(1)两首诗均写到节日、馆舍、灯,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用意是什么?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3分)(1)得分要点:营造氛围:凄凉、凄清、冷寂抒发心绪:孤独、寂寞、伤感(氛围1分,心绪2分,意思接近即可,抓住意象分析,酌情给分)(2)“故乡今夜思千里”与“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在写法上的共同点是什么?(5分)(2)共同点:借对方写自己,以想象对方想“我”,来表达我的思乡、思念亲人的感情。(或:共同之处在于将故乡之思与羁旅寒灯之下的凄然感受放置在具有欢乐色彩的节日之夜)四赠友送别诗——多情自古伤离别,一种分别多样情[题材特征]古代交通不便,通讯不畅,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为了求仕而不得不暂离家园,为了从军服役而不得不辞亲别友,为了赴任迁谪而不得不别妻离子,为了躲避战祸灾荒而不得不背井离乡。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吟诗赠别。这类诗的标志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标题中往往有“送”“别”“赠”“酬”。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此类诗常用如下意象:①柳、酒、月、水四大意象。柳(柳枝、柳条、柳丝、柳叶、柳絮等):以“柳”寓“留”,以“青”托“情”,以“缕”谐“旅”,以“丝”代“思”,以软条拟柔情,以细叶状愁眉,以飞絮零落喻人生飘沦。酒:把酒壮行,借酒浇愁,以酒劝慰。月:一方面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另一方面月光普照大地,是离人们异地同心的见证。所以送别诗中的月总有一种寒冷孤寂的色彩。水:以水之纤柔象征离情的缠绵,以水之深淼象征离情的悠长,以水之清寂象征离情的凄切,以水之空濛象征离情无边。②草(离情之漫长)、(孤飞之)雁、清泪、骊歌(离别之歌)、灞桥、南浦、兰舟、长亭、孤舟(帆)、古道、冷雨、清猿等意象。[内容情感]不同的人生际遇,不同的时间场合,不同的送别对象,所以送别诗表现的思想感情也不尽相同,主要分为四大类:(1)哀婉凄伤的离别之愁。“黯然***者,唯别而已矣。”凄凉惨淡的意境与哀婉凄伤的离愁别绪是送别诗中最传统的基调和最常见的情感风格。特别是在送别迁客,送别落第举子,或客中送别、病中送别、佳节送别以及乍逢旋别中更易使人产生别易聚难、前途茫然的凄怆感。(2)忧伤愤懑的不平之意。这类诗主要借送友自写胸臆、一吐块垒,或借别情来明心志(如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以反映个人命运际遇的变化或时代社会政治的情况,多见于迁谪、归隐时的送别诗,表达失意之情、愤懑之气。(3)激昂慷慨的勉励之情。在一些宦游(为功名而游)而别、杀敌报国而别、新官上任而别的送别诗中,文人士子们更是胸怀大志,俟机报国,渴望“赢得生前身后名”,借送别表达激昂高亢、蓬勃奋发的精神。如岑参的《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4)劝勉慰藉的关切之意。这类诗劝勉慰藉与友情同在,借送别表达作者对友人关心、抚慰、牵挂、勉励之情。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高适的《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常用技法](1)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诗人触景伤怀,常借落日余晖、明月孤帆、渡头柳絮、流水通波、江风寒雨、清猿北雁、浮云飞蓬这些意象,营造一种迷茫而悲凉、空廓而深沉的意境。先写景后抒情,一般叫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先叙别后写景,一般叫以景衬情、情景交融。(2)烘托。不直接写人的离情心绪,而是通过写眼中物有伤离之意来烘托人的伤离之深,大有“物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意思。这种技法常与拟人的修辞手法一起合用。例如杜牧的“蜡炬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赠别二首·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