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维生素D2产品开发VD2是VD的一种活化形式,由存在植物、真菌体内的VD2前体-麦角固醇(又称麦角甾醇)经紫外线照射转变而来,它的化学名称为9,10-开环麦角甾-5,7,10(19),22-四烯-3β-醇。分子式C28H44O,,其分子结构式为:图1维生素D2的分子结构式维生素D2促进小肠黏膜刷状缘对钙的吸收及肾小管重吸收磷,提高血钙、血磷浓度,协同甲状旁腺激素(PTH)、降钙素(CT),促进旧骨释放磷酸钙,维持及调节血浆钙、磷正常浓度。维生素D2促使钙沉着于新骨形成部位,使枸橼酸盐在骨中沉积,促进骨钙化及成骨细胞功能和骨样组织成熟。维生素D2摄入后,在细胞微粒体中受25-羟化酶系统催化生成骨化二醇(25-OHD3),经肾近曲小管细胞1-羟化酶系统催化,生成具有生物活性的骨化三醇〔1-25-(OH)2D3〕。VD2是一种具有广泛效应的激素载体,与人体钙、磷的吸收有关,具有明显的抗癌功效[1]。另外有研究认为VD2可刺激某些植物根系的生成。,在加温的特定条件下,于乙醇溶液中在波长为280nm左右的紫外线照射,然后除去溶剂,残留物中的麦角骨化醇经过马来酐,柠糠酐处理后转变为二烯化合物,使其形成碱金属盐,转移至水溶液内分离,再用有机溶剂提取维生素D2,制成3,5-二硝基苯甲酸酯,重复结晶,皂化后用丙酮使维生素D2再结晶,即可得到维生素D2成品,其生产工艺中的主要副产物是速甾醇,它经光照射可转化为光甾醇。,中低,成本高,得率只有20%-22%,与发达(得率30%-33%)相差很大,因此提高麦角固醇的发酵水平,已成为中国维生素D2发展的迫切要求。合成VD2的原料麦角固醇,主要来自酵母发酵、从生产青霉素等药物的废菌丝或植物油、香菇等产品中提取。最近,我们得知,中国南方有从糖蜜提取麦角固醇,价格可接受,来源充分,我们检测的结果表明质量合格。(或麦角甾醇)是生产维生素D2、激素黄体酮、可的松的原料。本研究所用的麦角固醇的来源是从酵母菌中提取。生产工艺大致为:高产量的麦角固醇酵母菌种→种子培养→扩大培养→发酵罐发酵→高产酵母、高产麦角固醇→麦角固醇酵母菌压滤或离心→干燥→经光化学方法→维生素D2。,然后经过光化学方法转化为维生素D2。选育高产麦角固醇的菌种是VD2生产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Eugene选育生产麦角固醇的酵母菌,麦角固醇产量可达细胞干重的2%~3%[2]。Savard[3]采用青霉菌生产麦角固醇,%。国内在麦角固醇产生菌的自然筛选上,也开展了积极的研究。莫湘筠等[4]测定了33株酵母菌的麦角固醇含量,%%。张博润等人[5]分析了231株不同种、属酵母菌的麦角固醇含量,发现不同种属之间差异很大,最高可达细胞干重的3%,%。自然选育是一种简单易行的选育方法,可是它的缺点是效率低、进展慢。因此,把自然选育和诱变育种(紫外线、EMS复合诱变等),杂交育种,原生质体融合等其它育种方法结合使用,能够收到较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