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美学知识点.docx

格式:docx   大小:26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美学知识点.docx

上传人:业精于勤 2020/3/12 文件大小:2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美学知识点.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美学原理选择题第二章第二节审美活动中的主体与对象一、审美主体与对象只存在于审美活动中。1、美不是先于人而存在的,美是属人的现象。2、只有在主客体关系中才能把握审美主体的性质。(1)审美主体不可能离开审美对象而孤立地存在。(2)主体的审美感觉与审美能力是在与对象的人化关系中,在“人化的自然界”即人化的对象世界中产生出来,并得到确证的。(3)人的“主观感觉”包括审美感觉与这种感觉的社会性,是长期实践活动的历史产物。3、人的对象化活动建构起主客体间的审美关系的规定性。总之,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是构成审美活动的两个基本要素,审美活动就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规定、相互激荡的矛盾运动过程二、审美主体的存在状态(一)惊异:从日常生活中的跃出1、是一种鲜活的生命感。2、审美惊异的产生既依赖于主体一定的自身条件,也依赖于对象本身一定的客观条件。(二)体验:沉浸在与对象直接的相处中。1、定义:主体陶醉于客体,心灵受到震撼的独特精神状态。2、特点:与生活世界紧密联系,具有整体性和根本性。(三)澄明:走向本真的世界。指一种最高的存在状态,就是庄子的“逍遥游”状态。三、审美对象的生成与显现审美对象既具有一般对象共有的属性,也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这是由审美活动的根本性质所决定的。我们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一)审美对象自身的客观条件1、色彩色彩的审美意义主要表现在:(1)表情性(2)象征性。2、线条被抽象出来的观念意义。3、形状不但构成事物的轮廓,而且本身具有表情性。(二)审美条件向审美对象的转化只有在审美活动中审美对象才现实的生成。(三)审美对象的非实体性与开放性1、非实体性审美对象从它所依存的客观事物中被抽离出来的过程,既是外在事物从实向虚的能动转化过程,也是审美主体内在的本质力量充分对象化的过程。2、开放性指审美对象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可穷尽性。第三节审美活动的发生一、理论概述1、游戏说(1)代表人:席勒(2)主要观点:游戏是审美活动的根本特征,是人性的主要标志。这种游戏是人在摆脱了物质欲望的束缚和道德必然性的强制之后所从事的一种真正自由的活动。它由生命力的盈余推动。(3)评价:从人的生命的独特性中探寻审美动力,揭示了审美活动与人的自由本质间的关系,肯定审美发生的生理性基础,这些都是合理之处。缺陷在于,完全忽视了对社会历史条件的探讨,把游戏与审美几乎等同。2、生物本能说(1)代表人:德谟克利特、博克、达尔文、弗洛伊德(2)主要观点:审美的发生来源于人的本能。(3)评价:合理之处在于拓展了审美发生理论的思维空间,说明审美发生有其生物性基础。缺点:把动物快感等同于人的美感,忽视了对社会根源的探讨。3、巫术说(1)代表人:人类学家泰勒、弗雷泽(2)主要观点:巫术活动是孕育艺术的母体,人类最初的艺术只是适应巫术活动的需要而产生,并作为巫术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存在的。(3)评价:用巫术说在解释原始洞穴壁画和岩画时它具有更为可信的说服力。缺陷是不能把审美发生等同于艺术起源,即便巫术是促成艺术发生的一种因素,却绝不会是唯一因素。4、劳动说(1)代表人:普列汉诺夫(2)主要观点:审美起源于人类的物质生产劳动。普列汉诺夫的观点:“劳动先于艺术”。劳动使审美要求由潜在转化为现实。审美能力也与一定的生产力水平相一致。比如节奏。(3)评价解释出劳动在艺术和审美活动中的决定性作用。可是把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