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文档名称:

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大讨论活动总结20190308【精选资料】.doc

格式:doc   大小:66KB   页数: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大讨论活动总结20190308【精选资料】.doc

上传人:中华文库小当家 2020/3/14 文件大小:6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大讨论活动总结20190308【精选资料】.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需用6位阿课本、报刊杂志中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大讨论活动总结“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一种称呼,从最初门馆、私塾到晚清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含义。《孟子》中“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与尊称,并非具学问者专称。称“老师”为“先生”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为了深入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关于开展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大讨论通知》xxx生〔2019〕31号总体工作安排,树立全员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全面提升公司安全管理水平,公司制定了专项活动方案,安排部署全公司范围内开展为期1个月《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大讨论》活动。活动采用会议、讨论、座谈、自我剖析、撰稿等形式,活动包括工作职责剖析,作业环境剖析,确定定红线目标,落实保障措施等内容。通过活动使广大员工牢固牢固树立了安全生产“红线意识”,梳理了公司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完善了各级人员、各个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师资”与“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传授知识对象与本身明确职责。活动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覆盖要求,做到了公司每一名员工都参加了讨论剖析,做到了“全面覆盖、全员参与”。公司全体人员结合本岗位安全工作实际情况每人都撰写了体会心得,公司负责人与各基层单位负责人亲自参与了班组与分场安全生产“红线意识”讨论活动,并形成了记录、总结了结果。通过讨论确定公司主要“安全红线”如下:一、生产管理:1、各等级蒸汽压力、温度,:;温度控制红线:540℃。:;温度控制红线:440℃。:;温度控制红线:240℃。:;温度控制红线:170℃。2、外排水控制:氨氮控制红线:40mg/L;COD控制红线:100mg/L;流量控制红线:、氧气、氮气合格指标:氧气合格指标控制红线:%;氮气合格指标控制红线:%。4、气化炉操作温度、压力:气化炉操作压力控制红线:;气化炉操作温度控制红线:450℃。5、甲烷转化工序二段转化炉工艺指标:甲烷转化工序二段转化炉压力控制红线:,甲烷转化工序二段转化炉温度控制红线:1030℃.6、合成气压缩机出口压力控制红线:;甲烷气压缩机出口压力控制红线:;氨压缩机出口压力控制红线:;氨合成塔操作压力控制红线:;氨合成塔操作温度控制红线:515℃;氨球罐操作压力控制红线:;氨球罐操作温度控制红线:35℃。7、尿素合成塔操作压力、温度:尿素合成塔操作压力控制红线:;尿素合成塔操作温度控制红线:185℃。8、各岗位人员必须按照规定时间、路线、检查点及所属设备、管道与区域进行巡回检查;巡检人员在巡检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四勤”;巡回检查后要认真做好记录、剖析情况、总结经验。9、操作人员对于本岗位必须做到“四懂、三会”;操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本岗位操作规程。10、操作人员必须掌握本岗位突发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具备应急处理能力,岗位人员必须清楚并会使用所有防护器材。11、岗位人员要严格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