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建筑消防设施基础知识演讲稿.doc

格式:doc   大小:52KB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建筑消防设施基础知识演讲稿.doc

上传人:柯 2020/3/16 文件大小:5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建筑消防设施基础知识演讲稿.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大家下午好,我叫***,来自设备保全部,前一段时间,我到合肥参加消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培训,今天主要是与大家分享下我在那里学到一些有关消防安全理论知识,我也是现学现卖,讲不对地方,希望大家能指出来,咱们一起学****一起进步。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观察能力,扩大幼儿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消防,顾名思义,也就是消灭与预防,我今天主要介绍是灭火部分,建筑消防设施基础知识,开始之前,先请大家看两个案例:央视附属大楼+上海1115(央视附属大楼:起火大楼位于央视主楼北侧,又称央视附属文化中心,它是一幢独立单体建筑,地上有30层,159米高,,主体结构是钢筋混凝土,火灾发生前正在进行内部装修施工,起火时间是2009年2月9日晚八点,那天是元宵节,从图中可以看出火灾起因是燃放***引燃了楼顶上可燃物,且央视附属大楼墙体保温材料在500℃即可燃烧并产生大量有毒气体,瞬间就造成建筑物在短时间内形成外立面大面积立体燃烧,从上到下烧成了一条火龙并放出了大量有毒气体,火势在楼顶从上而下,滚动燃烧,并发出紫白色火焰,并不时向下流动,高喷车与北京消防总队最高举高消防车都无法打水至楼层顶部与观赏平台,内部消防管网取水设施也不能正常启动,大火燃烧近四个小时,这张图片是燃烧后央视附属文化中心;上海1115:2010年11月15日14时许,上海市中心胶州路靠近余姚路附近一座约30层公寓楼发生火灾,遇难人数上升到58人,40余人失踪,起火原因是大楼在装修作业施工中,有2名电焊工违规实施作业,点燃了尼龙网、竹片板、泡沫等易燃物,外墙面结构也是由泡沫、过滤网等易燃物构成,从而在短时间内形成密集火灾,在火灾发生后,消防人员发现在公寓二楼,发现有一家三口死在洗手间里,可能他们是等消防人员救援,但是没等到)从这两起火灾,我们可以看到,随着社会发展,楼是越做越高,相比之下,人们对有关消防安全知识了解却略显浅薄,或许是觉得火灾有消防员施救或是存在侥幸心理,而目前北京最高举高消防车只有97米,而且消防车对场地要求比较高:地面要平坦,地面承重能力要足够强,空间要足够大,消防车展开也需要不短时间,且一次载6人左右,里面还会有两个消防队员,在火场时间就是生命,靠人不如靠自己;而且消防水车喷射高度也受一定限制,火灾发生频率又比较高,所以我认为每个人都应具备一定火场自救能力,在发生火灾时迅速作出判断,正确使用各种建筑消防设施,也就是我们在建筑物里常见一些灭火设备,在灾难来临时更好保障自己与家人安全。“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者。“老师”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教师”,其只是“老”与“师”复合构词,所表达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现在先介绍下有关建筑消防设施一些基本概念:首先是建筑物(建筑物是指供人们生产、生活、工作、学****以及进行各种文化、体育、社会活动房屋与场所),建筑物按是否有人员进行生产、生活活动,分为建筑物与构筑物,建筑物是直接为人类服务,有厂房、住宅,构筑物是间接为人类服务,有隧道、桥梁、堤坝,+建筑消防设施概念与作用(固定:灭火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火灾事故广播及通讯系统消防电梯,也就是固定在那不能移动建筑消防设施;移动:灭火器、防毒面具、呼吸器,也就是可以移动消防设备)。“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一种称呼,从最初门馆、私塾到晚清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含义。《孟子》中“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与尊称,并非具学问者专称。称“老师”为“先生”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