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种群的特征》教学设计一、考纲要求:种群的特征Ⅰ二、教材分析:本节是必修3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从本节课开始学生将在群体水平上探讨生命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发展变化规律。教材着重介绍了种群的5个数量特征和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其中样方的选择和确定是本节课的难点。学好本节课不仅为后面探讨种群数量的变化做好铺垫,也为学习群落和生态系统打下基础。三、学情分析:学生在必修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部分对种群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而且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有关计划生育、物种保护等内容,迫切地想了解进一步的知识,想用专业的科学的知识来解决有关问题,可以此为切入点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四、教学目标::(1)种群密度和种群的几个基本特征(2):(1)初步学会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2):关注人口问题,关注濒危动物种群数量的变化及措施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种群的几个基本特征及内在关系教学难点:样方法的正确操作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流程教学内容设计意图教师指导学生活动。导入前3章我们学习了生物体通过自身的调节维持各项生命活动的进行,但只研究生物个体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吗?展示PPT1,引出本章开始研究种群与群落。提出本节课课题,种群的特征。展示学生所画知识框架,提出本节课学习任务:种群的概念和种群的密度。回顾、思考。对比展示所画的知识框架。将学生从个体水平引入种群水平,并体会二者之间的不同。种群的概念必修一我们已经学习过种群了,请同学回顾其概念。展示PPT2。完成学案问题1。种群概念:。。理解种群的定义。种群密度的概念展示PPT3,回顾种群数量特征,提出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学生看书,找出种群密度的概念,展示PPT4,呈现种群密度的计算公式。组织学生完成学案问题2。自主学习课本内容掌握种群密度的定义。完成学案2的问题。结合实例让学生真正理解种群密度这一数量特征的含义。种群密过渡:继续展示PPT4,说明有的时候对种群密度进行简单的描述就可以了,但有的时候需要调查出更具体的数量。提问: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有哪些?展示PPT5。展示PPT6,提问:如何调查这片草地中蒲公英的种群密度?要求学生思考讨论,理出方法步骤,并讨论理解逐个计数法和估算法的适用范围。思考讨论,交流发言通过创设具体的情景让学生体会如何估算及应注意的问题。度的调查方法注意事项。展示PPT7,方法步骤:准备→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并记录→计算种群密度。展示PPT8,归纳注意事项:调查对象的选取随机取样样方个数的确定样方大小的确定完成学案练习题1。学生黑板上展示第一小题。引导得出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