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孙犁简介.docx

格式:docx   大小:22KB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孙犁简介.docx

上传人:读书之乐 2020/3/18 文件大小:2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孙犁简介.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孙犁简介一、生平孙犁(191—),原名孙树勉,河北安平人。。但她从小就接触并喜爱文学艺术,上小学时就常看河北梆子和各种地方戏,村里德胜大伯说的评书、村人刘四喜的藏书《金玉缘》、山西来的说书人的鼓词和充满着欢乐与痛苦的童年牛活,都给孙犁深深的影响,这对她以后的创作和作品风格的形成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安国县上高小时,孙犁就开始阅读文学研究会的反映现实生活的小说。14岁那年,她来到保定西关育德中学读书,更爱上了新文学,特别是鲁迅的文章。她也喜欢读茅盾、巴金、叶圣陶的作品和外国作家梅里美、普希金、契诃夫、高尔基的小说,这些作品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精练、含蓄、明快的艺术风格,都深刻影响了孙犁。而十月革命以后的苏联文学作品,更使孙犁受到了无产阶级革命思想的熏陶。因此,本想报考邮政学校的孙犁,选定了以“反映现实生活并推动现实牛活前进”的文学作为自己的事业。此间,她还读了很多哲学、伦理、文化、社会学和生物学方面的书。为她以后的文学创作打下了知识基础。高中毕业后,她曾在河北省白洋淀边同口镇当了一年小学教员,“清晨黄昏,我有机会熟悉这一带的风上和人民的劳动、生活”。她作品中白洋淀儿女的形象及荷淀、苇塘的风光就是作家在此基础上的体验。 1937年,孙犁在冀中投身抗日洪流,从事革命文化工作。那“随手能够拾到的碎小石块,随便向那里一碰,都能够迸射出火花来”的时代,给了她深厚的生活体验,加上她独到的分析观察和从古今中外大帅的作品中学到的精湛的艺术技巧,形成了她忠于生活真实、追求和歌颂美、为人生也就是为人民的艺术观,并逐步发展完善为至今仍有许多人在学****的独具特色的文学流派。 1949年1月15日,孙犁随军进人天津,在《天津日报》社工作。她发现并培育了一批很有才华的工人作者。1956年后的十年间,孙犁一直在病中,加上文革十年,前后约二十年一直搁笔。从1977年7月开始,又重新开始创作,“老作家焕发青春”,写出了许多优美的作品。12岁在安国县城上小学时,开始接触五四新文学。鲁迅和文学研究会对她有很大影响。她一直相信艺术为人生的主张。孙犁14岁考入保定育德中学。学****期间,开始阅读社会科学、文艺理论著作和一些苏联文学作品,扩大了她的视野,并为后来的创作和评论奠定了很好的基础。高中毕业后无力升学,流浪北平,在图书馆读书或在大学旁听,曾用“芸夫”的笔名在《大公报》上发表文章。还先后在市政机关和小学当过职员。1936年暑假后,孙犁到河北安新县的小学教书,在这里她对白洋淀一带人民群众的生活有了初步了解。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她主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冀中区从事革命文化工作,曾编印出版革命诗抄《海燕之歌》,在《红星》杂志和《冀中导报》副刊上发表过《现实主义文学论》《鲁迅论》等论文。1938年秋,在冀中区办的抗战学院任教,1939年春调阜平,在晋察冀通讯社工作。此后,在晋察冀文联、《晋察冀日报》、华北联大做过编辑和教员,同时进行文学创作。1941年回冀中区参加编辑群众性的大型报告文学集《冀中一日》,并写成《区村和连队的文学写作课本》(后改名《写作入门》《文艺学****多次重印)。1944年去延安,在鲁迅艺术文学院工作和学****在延安,她发表了《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以其清新的艺术风格引起了文艺界的注意。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回冀中农村从事写作,直至解放。这一时期,她参加了土地改革工作,写有《钟》《碑》《嘱咐》等短篇小说和一些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孙犁在《天津日报》工作,同时继续文学创作。长篇小说《风云初记》写于50年代初,以滹沱河沿岸两个村庄为背景,围绕着高、吴、田、蒋四姓五家在抗战初期的生活史,细致地勾勒了冀中平原各个社会阶层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展现了七七事变后,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组织人民武装、建立抗日根据地的壮丽画卷。作者用谈笑从容的态度描摹抗日根据地的风云变幻,虽语多风趣而不落轻佻。中篇小说《铁木前传》写成于1956年。小说经过铁(匠)、木(匠)两家十几年间友谊的建立和破裂的过程,揭示了50年代初期北方农村的生活风貌和农业合作化运动给予农村社会的深刻影响。作品成功地塑造了小满儿这个处在生活的十字路口,性格矛盾的人物形象,在读者中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56年以后,作者因病长期搁笔,但她以《天津日报》副刊《文艺周刊》为阵地,发现和培养了不少青年作家。这个时期,她还写有散文集《津门小集》、论文集《文学短论》等。孙犁解放前及解放初期的创作结集为《白洋淀纪事》(1958),是作者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她的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与散文合集。它主要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互助合作以及移风易俗的生活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