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科技论文分析.doc

格式:doc   大小:136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科技论文分析.doc

上传人:ttteee8 2020/3/18 文件大小:13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科技论文分析.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科技写作教程》课程论文题目〈〈具有3层重构能力的可重构数控系统>>写作方法 系 专业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 2011年6月目录第一部分:论文分析 2第一章:主体分析 2第一节:前言分析 2第二节:层次分析 3第三节:段落分析 3第四节:结论分析 5第二章:要素分析 5第-节:标题分析 5第二节:摘耍分析 5第三节:关键词分析 6第四节:文献著录分析 6第二部分:论文文本 10第三部分:分析心得 12第四部分:参考文献 13具有3层重构能力的可重构数控系统写作方法分析姓名: 学号:第一部分:论文分析摘要:本文从撰写科技学术论文的角度,对公开发表《具有3层重构能力的可重构数控系统》进行分析,着重探讨该文在主体和要素两方面的写作和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炼撰写科技学术论文心得体会。关键词:科技学术论文主体分析要素分析前言:木文从中国知网上选取了《屮国工程学报》2011年2月刊登《具有3层重构能力的可重构数控系统》木文运用GB6447-86GB7713-87,GB7714-87等国家标准及其他工人吗作规范分析该论文写作方法,进而通过这种分析该论文的写作方法从而形成对论文的结构和科技写作有了更深入的体会,提高了科技写作论文的水平。第一章:主体分析科技学论文的主体部分包括:前言,正文和结论,虽然具体的论文有具体的特点,但《具有3层重构能力的可重构数控系统》一文三者倶全,因此该论文的主体分析是:第一节:前言分析前言在GB7713-87屮被称为引言,具体写作要去如下:制订木标准的目的是为了统一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以下简称报告、论文)的撰写和编辑的格式,便利信息系统的收集、存储、处理、加工、检索、利用、交流、传播。木标准适用于报告、论文的编写格式,包括形式构成和题录著录,及其撰写、编辑、印刷、出版等。木标准所指报告、论文可以是手稿,包括手抄木和打字木及其复制品;也可以是印刷木,包括发表在期刊或会议录上的论文及其预印木、抽印木和变异木;作为书屮一部分或独立成书的专著;缩微复制品和其他形式。本标准全部或部分适用于其他科技文件,如年报、便览、备忘录等,也适用于技术档案。上述的要求可根据概括为选题依据和研究预期二个要素,据此,《具有3层重构能力的可重构数控系统》一文在前言有如下的特点:该文前言小标题,具体内容一个H然段构成,并没有单独成章,这对一篇非学位论文适合的,该文前言包括两个要素:研究的依据:忽略了可重构数控系统的实现需要硬件、软件和模块间通信的协同设计。研究的预期:木文将数控系统的重构分成相关的3个层次:硬件系统重构、软件系统重构和模块级重构,并通过一个实际数控系统的设计,来阐述3个层次的应用及其相互关系。该文在前言上没有与摘要重复而且言简意赅,是很成功的。第二节:层次分析正文在GB7713-87屮被认为是论文的核心,但恰恰是这个核心没有一个具体的写作要求:由于研究工作涉及的科学,不能统一规定,但是必须实事求是,客观真切,准备完备,合乎逻辑,层次分明,简练可读,因此,本文将主要的依据公认的写作要求规范,分析《具有3层重构能力的可重构数控系统》一文层次安排,关于正文的层次安排,一般认为横向安排,纵向安排和混合排列种方法,其屮较为常见的五种方法的有:横向安排:以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及其内部构造为基木依据,以有利于表现主旨和读者易于理解为标准,根据科学美的风格优化文章结构。纵向安排:角度一:按时间先后划分。如实验步骤、流程安排、事态变化、事物发生发展等时间推移,备层之间按时间顺序排列角度二:按空间变化划分,建筑布局、机器结构、使用区域等方位变化,各层Z间有前后、上下、内外、远近之别。角度三:按事物属性划分,事物的种类、特征、功能、原因等分门别类,各层Z问为并列关系。角度四:按认识程度划分,从现象到本质、从实践到理论、从感性到理性、从一隅到全局、正-反-合、肯定-否定-否定2否定角度五:多层次综合划分,备层次内可根据表达的需要进一步划分了层次,但在同一层次上必须使用一种划分思路,这种划分可使文章整体上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的经纬结构,富于立体感。木论文一共有三章,第一章包括二段,第一段屮包括五节,在这一节屮又有四小节。这四小节是按照事物属性划分,及事物的屈性,来说明可重构数控系统软件平台的部分组成。第二节是由二小节构成。这二小节按照横向排列来说明了数控重构系统不经需要自身硬件的调報,也需要它的软件与硬件同步协调运行。这两节是按照纵向排列来划分的。根据事态变化来说明数控可重构系统实现运行的条件,包括数控系统软硬件平台的建立和软硬件系统的同步运行。第二段包括包括六小节,这六小节采用了多层次综合划分的描写,它们都采用纵向排列,第一层是按照事态的变化来说明数控系统可以通过使用优化后的pROFIBUS—DP通行总线,开发出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