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关爱留守儿童.docx

格式:docx   大小:16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关爱留守儿童.docx

上传人:xgs758698 2020/3/19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关爱留守儿童.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关爱留守儿童,共享一片蓝天 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队伍的不断扩大,在广大的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期远离父母而缺乏家庭教育和亲情教育,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出现情绪、交往和人格上的心理问题。这是我们和谐社会建设中一个非常紧迫而亟待解决的问题,值得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家庭、学校和社会应重视和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确保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一、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1、老年人抚养带来的心理问题。如果一个孩子长期与老年人生活在一起,潜移默化的影响,老年人的性格和行为模式就会被孩子模仿,形成老年人的一些心理特征。一是思想固化。老年人已经到生命后期,其思维的模式已经成型和固定,缺乏了灵活性,就会表现在生活之中。孩子长期的生活和学****往往出现固执、偏激、怪异的想法和行为,这对孩子的心理成长极为不利,容易形***格障碍。二是性格惰化。老年人由于年龄大都喜欢安静,照看孩子不能出去运动,大多时候在家中与孩子交往,长期的安静就会使孩子缺乏活力,不会像其他的孩子一样活泼可爱,从而造成孩子视野狭窄。这对于孩子养成开阔的胸怀,宽容的性格受到限制。三是心理老化。老年人心理特点是担心忧虑较多,对于变老、死亡时常产生抑郁焦虑的情绪,耳濡目染老年人的语言和行为,就会使孩子的心理年龄变老,呈现出老年人的心理特点,使孩子缺乏积极性和进取心,在困难面前缺乏勇敢顽强的斗志。四是信心退化。老人抚养孩子,常常缺乏教育孩子的心理知识,又因父母不在身旁,过分的溺爱,为孩子承担起一切,应该孩子的承担责任,又转移到了别人身上,会使孩子变得没有信心和责任心,形成心理和行为障碍。         2、缺少父母关爱带来的心理问题长期留守的儿童,有的一年与父母都难见到一面,缺少父母关爱和温暖,他们的负面情绪情感体验比较深刻,有的形成心理障碍,影响孩子的学****和交往。一是焦虑。长期留守与老人生活,父母与孩子难于建立亲子关系,致使这些儿童表现出坐立不安、活动增多、注意范围减小、容易激动、与伙伴难于相处等不正常的心理现象,生活中好面子、自尊心强、有事闷在心里,不轻易向人表露,有时容易冲动。二是抑郁。长期的压抑,会使留守儿童性格过于内向,孤独离群,难于适应集体的生活,交往困难;情绪低落,没有开心的感觉,爱发脾气,经常的内疚和自责;行为退缩,逃学、打架、不听话等;如果一旦自尊心受到伤害,容易转化为攻击行为。三是自卑。自我感到自己的家庭、自己的能力不如别人,自己经常暗示自己较差,就会引起不良地的情绪反应,认为自己不美满、不得志,命运不好灰心丧气,情绪低沉,抑郁寡欢,缺少知心的朋友,对学****没有兴趣,生活也不快乐。如果需要父母参加的活动,这些的儿童的自尊心更容易受到伤害,失去心理平衡,自卑越发的严重。四是孤独。长期的得不到父母的温暖,儿童感到寂寞和孤独,首先是语言减少,而且说话没有感情色彩;在行为上缺乏社交的技巧,情感淡漠。儿童孤独最初的表现是语言和情感方面的问题,时间久容易形成儿童孤独症,那时后果更为严重,儿童的智力也会受到影响。3、家庭教育弱化带来的心理问题由于父母长期的在外,一段时期内家庭的功能就会弱化,影响孩子心理和能力的发展和提高。一是生活功能弱。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指导帮助,相对生活在父母身边孩子的生活功能就显得低下,如缺乏起码的礼节礼貌,不讲究卫生,接人待物也有差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