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什么是真理—海德格尔和维特根斯坦的不同回答.doc

格式:doc   大小:80KB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什么是真理—海德格尔和维特根斯坦的不同回答.doc

上传人:wsh309048309 2020/3/20 文件大小:8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什么是真理—海德格尔和维特根斯坦的不同回答.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什么是真理?——海德格尔和维特根斯坦的不同回答摘要:作为哲学史基本问题的真理问题,也是海德格尔与维特根斯坦毕生思索的一个主导问题。他们分别尝试最终将真理原始现象或真理之基础思为疏敞地和世界图景,其间虽有极大差异,但确有着十分有趣的比对-游戏空间。本文试图在分别扼要展示它们之后,凭依六个作为-方向循次让它们自行比对-游戏。关键词:真理;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疏敞地;世界图景什么是“真理”(Wahrheit)?真理是某种属性吗,该属性附着于某个载体吗?这个载体是句子、陈述、命题、信念还是精神?真理作为正确性是载体与实在间的某种符合一致吗,何谓实在,又何谓符合一致呢?还是真理仅在于一组载体相互间的融贯关系?或者真理即某种实用的、安全可靠之信念?再或许真理原本就是个多余的无用概念?TedHonderich(ed.),paniontoPhilosophy,NewYork:OxfordUniversityPress,1995,-882;RobertAudi(ed.),TheCambridgeDictionaryofPhilosophy,NewYork: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9,-931.……在哲学史上围绕真理问题展开了持久论争,20世纪的两位哲学巨擘——通常被分别视作(大陆)现象学和(英美)分析哲学主要代表人物的海德格尔与维特根斯坦自然也将其作为各自毕生思考的一个主导问题。关于海德格尔与维特根斯坦的比较研究,国外较翔实比较述评可见ThomasRentsch的HeideggerundWittgenstein:Existential-undSprachanalysenzudenGrundlagenphilosophischerAnthropologie(Stuttgart:Klett-Cotta2003,-74)导论部分。国外最新的有趣比较作品当属JamesLuchte的“UndertheAspectofTime‘SubSpecieTemporis’:Heidegger,Wittgenstein,andthePlaceoftheNothing”(PhilosophyToday(vol53:1,Spring),2009,-84),他先是对海氏和维氏思想比较做一批判性地扼要述评,将以往比较阐释划分为四个流派:分析的、实用的、神秘的和现象学的,接着以海氏和维氏对“时间性”的分别探讨为比较线索,对诸流派进行了一番合流的努力尝试——而该线索是为诸流派所普遍忽略甚或反对的。此外,中国大陆20多年的比较研究情状可参见拙文《海德格尔与维特根斯坦比较研究述评》(《自然辩证法研究》2008年第5期,第83-87页)。他们在承认某种作为命题之正确性的真理的同时,一直在执着追思建基该真理的“原始现象”或“基础”。他们最终尝试将各自的原始真理现象分别归结为“疏敞地”(Lichtung)与“世界图景”(Weltbild),它们彼此虽有根本性差异,但也正是此等差异建基了它们之间饶有兴味的比对-游戏空间。本文将主要依凭他们晚年的两个带总结意味的思想-文本即海氏1964年演讲《哲学的终结和思的任务》与维氏1949-1951年哲学笔记《论确实性》来管窥两种原始真理观,之后让它们依次在六个“作为-方向”上实行有趣地比对-游戏。一、作为疏敞地的原始真理海德格尔毕生在不断溯源更为原始的存在的同时,也在追溯更为原始的真理现象。海氏真理还原历程大致为:原-东西的作为形式显示的自行-显示(1919-1923年的所谓早期弗莱堡时期)→Dasein的展开状态(1927年著作《存在与时间》)→绽出的自由(1930年演讲《真理的本质》)→疏敞地与遮蔽之间的原始争执(1935年演讲《艺术作品的原跳》)→为自行遮蔽的疏敞地(1936-1938年著作《朝向哲学的文献(从兴有而来)》)→自行遮蔽着的庇护之疏敞地(1964年演讲《哲学的终结和思的任务》)。我们可以将“疏敞地”视为海氏溯源原始真理的“落脚点”。那么,究竟何谓疏敞地呢?在《哲学的终结和思的任务》中,海德格尔是这样来导引疏敞地的。哲学或形而上学在现时代已进入其“终结”(Ende)了,哲学的终结也即它的“完成”(Vollendung),即“聚集到最极端的可能性中去”,而在尼采与马克思那里,哲学就达到了它最极端的可能性。哲学在终结之际被消解于“技术化了的诸科学”。但另一方面,哲学完成之际,还留有另一种可能性,实际上过往的哲学都从该可能性出发,但却从未真正经验过它。因此,哲学在终结之际,就还为思想留下了可能的任务去思该种可能性。这样的“思想”就既非“形而上学-哲学”,亦非“科学”,它是要去更原始地思“事情本身”(Sacheselbst)。在过往形而上学里,黑格尔与胡塞尔都去思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