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小儿造血及血液特点:(一)小儿造血特点:1、分为胚胎期造血及生后造血。(1)  胚胎期造血:①中胚叶造血(卵黄囊):胚胎第3周开始,第6周减退,第10周时停止。②肝脏造血:胚胎6-8W开始,5个月达高峰,6个月减退。③脾脏造血:胚胎8W开始,5个月停止。④骨髓造血:胎儿期第5个月开始,生后2~5周后成为惟一的造血场所。(2)生后造血:①骨髓造血:为生后主要的造血器官。婴幼儿全身骨骼均含红骨髓,全部参与造血,故造血的潜在代偿能力差。5~7岁时长骨中的红骨髓逐渐转变为黄骨髓,有潜在的造血功能。②骨髓外造血:在婴幼儿时期,由于造血代偿潜力小,在发生贫血及感染需要增加造血时,小儿肝、脾及淋巴结恢复胎儿期的造血状态,出现肝、脾、淋巴结肿大,同时周围血象出现幼稚红细胞或幼稚粒细胞。(二)、小儿血液特点:(1)出生时RBC:5~7×1012/L,Hb:150~220g/L;生后2~3个月时红细胞降至3×1012/L,血红蛋白降至110/L出现轻度贫血,称为“生理性贫血”。(2)WBC:出生时为15~20×109/L,婴儿期为10×109/L,8岁后接近成人。一、小儿贫血概述1、贫血的定义:单位容积外周血液中红细胞数或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2、贫血诊断标准::新生儿<145g/L;1~4个月<90g/L;4~6个月<100g/L。6月~6岁HB<110g/L;6~14岁<120g/L;二贫血的分类:1按贫血程度分类贫血的程度:HB(g/L)RBC(×1012)轻度:90-1203-4中度:60-902-3重度:30-601-2极重:<30<1:2病因分类:1)红细胞生成不足:缺乏造血物质:缺铁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再障。促红细胞生成素不足:生理性贫血。2)失血性:急性失血性贫血:外伤性失血。慢性失血性贫血:溃疡病、钩虫病、肠息肉。3)红细胞破坏过多:红细胞内在缺陷: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G-6-PD缺陷症、地中海贫血。红细胞外在因素: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脾功能亢进。3形态分类大细胞性、正细胞性、单纯小细胞性、小细胞低色素性。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IDA)是由于体内储存铁缺乏引起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此种贫血遍及全球,以6个月至2岁婴幼儿发病率最高,为我国重点防治的小儿“四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