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长相思》教学设计牟平区王格庄镇中心小学肖仁玲教学目标:1、准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长相思》和《苏幕遮》。2、经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的方法,感知《长相思》的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词的意思。3、经过对两首词的诵读,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领悟作者经过不同的景物抒发感情的方法,积累诗词。教学重点:品读诗词,背诵,积累语言。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领悟作者经过不同的景物抒发感情的方法。教学准备:课件及导学案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在王安石眼中,乡情是那一轮遥寄相思的皎皎明月;而到了张籍的笔下,乡情又是那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情又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古诗词三首之《长相思》。板书并齐读课题。二、读词明意(一)初读诗句(读准——读出节奏)1、读准课前同学们已经根据导学作业预习了课文,谁来读读《长相思》?指名读。(评价:读得字正腔圆,很好。)谁再来读?(评价:看来同学们课前已经充分预习了,读得非常准确。)2、介绍词及词牌同学们,《长相思》与我们前面学过的古诗不同,它是一首词,句式长短不一,因此又称“长短句”,一般分为两段,上段为上阕,下段为下阕,《长相思》是词牌。男生读上阕,女生读下阕。评价:老师觉得呀,男生声音浑厚,女生声音清脆,把掌声送给自己。3、读出节奏 词和古诗一样都有韵律美,下面我们师生合作,同学们读蓝色部分,老师读红色部分,我们一起有节奏地读一读《长相思》。谁来试一试?谁再来。(评价:你读出了诗的节奏;你读得有板有眼。)(二)理解词意。长相思啊长相思,作者为什么会有如此的长相思呢?请同学们再次读这首词,结合注释和插图,你们的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呢?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呢?1、交流想象画面看到同学们认真圈画,相信一定有不少收获,想与大家一起分享,谁来说说读了《长相思》,你的脑海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指名回答。评价:你看到了——谁能把这些画面连起来说一说?2、结合具体词句,感悟诗情再读上阕,你从中读出了什么?预设:(1)体会“山一程,水一程”引导学生体会路程艰难与漫长。老师听出来了,这里的山一程,水一程不是单单一程,而是——课件出示(山一程,一程,又一程;水一程,一程,又一程。)这是一段漫长的征程。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这还是一段艰难的征程!指名读。谁还想说?引导学生结合纳兰性德的背景资料(是当朝宰相明珠之子,久居京城,这样的跋山涉水的征程不习惯,格外想家。)师:你说到纳兰性德的心坎上了,带着你的体会再读上阕。(2)体会“夜深千帐灯”师:白天要跋山涉水,夜晚又是怎样的情景呢?谁来继续交流。引导学生交流:白天她们很累,可是夜深了,她们还睡不着。都在想家,(板书:千帐灯)你从“千帐灯”里还读出了什么?引导学生进一步感悟:帐篷多,队伍大,这么多的人都睡不着觉,都在想家。(评价:你很会读书,能读懂文字背后的意思。)师:是啊,睡不着觉的何止纳兰性德一人,顶顶帐篷,点点灯火,映照着千万颗不眠的乡心。(3)带着体会再读上阕现在我们就是那些远离家乡的将士们,你来读。你来。(评价:你们的朗读让老师看到了将士们跋山涉水的画面,触摸到了千帐灯下不眠的乡心。)(4)“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她们在征途中,还会遇到什么困难呢?(引出下阕)引导学生交流:到了晚上,风雪交加,将士们更加难以入睡。师读下阕,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