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2抗日战争一、教学目标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全民族的抗战卢沟桥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抗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及过程;比较分析抗战初期两个战场的不同特点及特点的成因。情景再现问题探究对照比较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灾难,中国人民的抗战是“民族抗战”。日军的滔天罪行了解日军侵华滔天罪行。结合时事客观分析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思考战争给中日两国带来的影响。情景再现分析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抗战的胜利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史实。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特别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作用;抗战胜利的重要历史意义。问题研究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激发民族责任感、历史使命感,树立强国之志、人文意识二、:第一,抗日战争结束了,日本为“无条件投降”的结果震惊,中国为抗战胜利而欢呼雀跃。中日两国对于战争结果的反映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第二,引导学生思考战争“究竟给中日两国带来了什么”,一个问题把历史与现实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使学生有意识地从历史、现实两个时期,中国、日本两个国家,经济、政治、文化、民族心理等多个角度分析战争的影响,以史为鉴,立足现实,展望未来。本课共三个子目,其中第一个子目“全民族的抗战”是本课的中心问题。中国的抗战,是在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基础上的全民族的抗战,这是抗战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卢沟桥事变”是由日本寻衅挑起的,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的开始。“卢沟桥事变”也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是一个历史时期的开端。中国守军第29军官兵在卢沟桥的浴血抵抗,揭开了全民族抗战的序幕。从社会主要矛盾看,中华民族和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是中国社会的重要矛盾。从政治局面看,这一时期的特征是国共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完成了历史使命。从战争态势看,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并存,国内战场和国外战场并存是其显著的特点。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进行的全民族的抗战,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在对日作战中是相互配合的。如太原会战中的平型关大捷,八路军115师在平型关伏击日军,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典型地说明了国共两党军队的合作抗战。人民军队的壮大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成长,抗击和牵制了大量日伪军,与国民政府的正面战场的作战相呼应,使日军在占领武汉、广州后不能继续扩大进攻规模,其速战灭亡中国的计划破产了。由此可见,两个战场相互配合、相互依存的关系一直贯穿整个抗战时期。它所取得的主要成果是在政治上保证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不致破裂,在军事上保证了抗日战争成为一场全民族抗击日寇的持久战。“日军的滔天罪行”一子目,记录了日军在华犯下的滔天罪行。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七三一部队……特别是南京大屠杀,长达6个星期的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南京军民死亡超过30万人,这是中华民族永世不能忘记的。深入学习此目,用史实揭露日本侵华时期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有力回击当今日本右翼势力否认史实的态度,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复活,努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第三个子目“抗战的胜利”,首先介绍了百团大战。百团大战发生于1940年下半年,能够补充说明百团大战的背景,指出百团大战的发动与当时国内外局势是紧密联系的,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