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潘黄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doc

格式:doc   大小:44KB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潘黄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doc

上传人:wsh309048309 2020/3/21 文件大小:4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潘黄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潘黄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潘黄镇人民政府二0年四月前言……………………………………………………………3第一章农村环境基本状况……………………………………4第二章总体框架……………………………………………5规划指导思想…………………………………………………5规划原则………………………………………………………5规划目标………………………………………………………6第三章规划重点………………………………………………61、村庄环境综合治理…………………………………………62、道路环境建设………………………………………………83、农业环境综合整治…………………………………………84、饮用水安全、农村河道疏浚建设………………………………………………………………136、工业企业污染防治…………………………………………137、农村改厕及饮用水监管…………………………………138、农村环境保护能力建设…………………………………15第四章保障措施………………………………………………15前言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提高农村环境质量,根据《江苏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的总体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编制本规划。近年来,我镇全面组织生态产业建设、水土资源保护、环境综合治理与污染控制以及生态镇村建设。经过卓有成效的工作,农业和农村区域优势、资源优势得以进一步发挥,经济结构更趋合理,产业生态化及生态产业化建设取得开创性成效。饮用水安全得到强化,镇村工业污染源基本实现达标排放,农村人居环境有效改善,为全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的顺利实施奠定良好基础。本规划综合了近年来开展的“三清”、“六清六建"、“农村新五件实事”、“三清一绿”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精神,明确了“十一五”期间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目标和主要任务,各村居、各有关部门要依据本规划,逐年制定实施计划,加大投入力度,切实解决农村的“脏、乱、差”现象,保障全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富民强镇”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第一章农村环境现状“九五”来,我镇建成省级生态村1个。实施二次改水工程,农村饮用水安全率达100%,自来水受益率达100%,全镇村村通上水泥路。特别是2005年起,全镇组织实施生态示范镇创建,充分发挥镇域资源和生态环境现状、功能与特点,先后重点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等生态建设工程,到2010年前,建成国家级生态示范镇。通过示范镇的创建,各类农业生态模式、农村循环经济得到有益探索与发展,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镇村面貌及人居环境明显改观,社会事业与人民生活水平全面进步和提高。目前,我镇正处于快速城市化、工业化的过程中,人口多、资源相对不足,加上经济发展采取了以大量消耗资源的粗放经营为特征的发展模式,重经济效益,轻环境效益的现象严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农村环境的制约因素:1、水环境调节功能下降。表现在以下二个方面:一是河道淤积与河床抬高,导致水环境调节功能下降,大部分河道淤积严重,镇村河道淤积土方达120万方,,最高达1米以上。2、农业面源问题突出。农业的迅猛发展,农药、化肥、农膜的不合理使用,种植业复种指数较高,大棚等设施栽培不断扩大,致使“十五”期末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比例仍达30%,使土地板结,有机质减少,土壤肥力下降,对镇域内有机食品的开发与发展产生制约影响。畜禽粪便得不到充分处理排放水体;秸秆综合利用率不高,少数农民焚烧秸秆或推入沟河,使河流富营养化程度高。3、农村居住环境改善缓慢。农村人均基础设施投入差距较大,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规模小、配置不均、经济性差,卫生厕所普及率几乎为零,排水、污水处理等设施基本空白,未建立垃圾收运清理系统,生活垃圾和废弃杂物乱堆乱放,畜禽散养,村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缺乏,环境脏乱差,农民行路难、用水难、环境差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第二章总体框架一、规划的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布置,根据江苏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要求,以“农村新五件实事”和“清洁工程”为抓手,按照“六清六建”和“三清一绿”的要求,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确保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结合农村各项精神文明建设,重点解决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等环境问题,加快推进“两个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目标。二、规划原则(一)坚持在建设中治理、在发展中治理(二)坚持源头、末端和过程治理三结合(三)坚持立足长效、建立制度(四)坚持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五)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适当超前(六)坚持政府领导、统筹协调、多方投入三、规划目标以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保障生态环境安全为目标,以大力发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为切入点,以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