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三大构成的学习重点是什么.doc

格式:doc   大小:23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三大构成的学习重点是什么.doc

上传人:非学无以广才 2020/3/21 文件大小:2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三大构成的学习重点是什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三大构成课程的包括什么?三大构成的学习重点是什么?需要掌握什么?三大构成课程简介及课程大纲(附作品)一、平面色彩构成课程简介及大纲1、本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视觉构成关系训练是所有各类设计的基础,这在全世界的设计教育基本取得了共识,这种训练就是时下在各个办有设计类专业的院校对低年级学生所开的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大构成课”。这些课程作为设计类专业的共同性专业基础课,是在上个世纪20—30年代在德国包豪斯奠定的。这个课程体系经过在二战前包豪斯的开拓,二战中在美国的实践和战后德国的乌尔蒙设计学院的进一步发展,而成为今天在全世界范围内大多数工业设计教育院校的专业基础训练的基本模式。在中国,由于特殊的政治、文化和经济背景,真正意义的现代设计一直到1979年改革开放后才开始起步;而有关包豪斯设计教育的系统性介绍首先是从日本人的书籍“转口”引进的,特别是三大构成方面的著作一开始差不多都是日本人编写的,而且相当一部分书籍是经台湾翻译的日文著作介绍进来的,甚至至今这些书籍在中国设计教育界都颇有影响,例如朝仓直已的两本构成著作,几乎成了许多教构成课的教师手中的主要教学参考书籍。因此,近来设计教育界不少人对此作了一些反思,认为,中国设计领域对包豪斯的接受,与其说是深层次设计理念的需要,不如说是设计教育从工具性层面上求变的一种行为。由此一来,“三大构成”几乎成了包豪斯的同义语,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包豪斯就是“三大构成”,“三大构成”就是包豪斯。这不但阻碍了人们去理解现代主义设计科学理性的精神内核;而且使“三大构成”课教学目的和宗旨也迷失在图像形态的技术性抽象化和构成化的变幻之中。2、理论课和理论(含实践)课教学内容(一)课程定位与课程目标经过此课程让学生利用手绘及电脑作为表示媒介,进行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造型创造能力、形与色调和能力、鉴赏能力与表示能力。掌握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的基本原理,认识形与色的体系,实验构成的思维方法、配色方法及表现方法,并经过完成构成作业,创新构成形式。经过教学,扩大了学生的专业视野,对新的设计基础观产生了正确的认识,逐渐实现“厚基础、宽口径”的课程战略思想。培养基础较为扎实,善于创新,掌握实际技能的应用型设计人才。(二)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绪论:构成——现代设计的造型基础训练第一部分:视觉传达设计基本原理第一章造型与构成法则——平面设计的形式美学原理第二章色彩设计原理第三章图形知觉心理学第二部分媒介与技法第四章色彩材料、纸张与表面、绘图工具、制作工具与材料第三部分课程作业体系第五章基本色彩练面构成作业(B1—B19)19项作业第七章综合平面构成作业(C1——C8)8项作业(三)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对几何抽象图形的认识及思维转换,对视觉元素的提取,对形式美法则(秩序、运动、发散、均衡、渐变等)的掌握,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2、难点:规律与法则容易混淆,启发学生认识每项作业的构成原理,克服将规律具体方法在操作层面上的法则相混淆的毛病。无法脱离具像思维模式,抽象思维能力欠缺。3、解决方法:教师经过示范对学生形象的讲解从几何学的观点认识物体结构的解析性观察方法,并进一步启发学生培养从具体物体抽取形式的能力。3、实践(验)课教学内容(一)课程设计的思想、效果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