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鲁迅杂文集名称的含义:《热风》(1918年——1924年) 解释:“无情的冷嘲和有情的讽刺相去本不及一张纸,对于周围的感受和反应,又大概是‘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的;我却觉得周围的空气太寒冽了,我自说我的话,所以反而称之为《热风》。”背景:编集时,鲁迅对当时令人窒息的社会现状感到“寒冽”,以“热风”命名集子,正反映了鲁迅主张深刻批判社会,促醒人们去改革社会的强烈愿望。《华盖集》《华盖集续编》(1925年——1926年)解释:“人是有时要‘交华盖运’的。”“在和尚是好运,顶有华盖,自然是成佛作祖之兆;但俗人可不行,华盖在上,就要给罩住了,只好碰钉子。”背景:在那险恶的斗争环境中,鲁迅可谓命运多舛,钉子常碰,真是“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自嘲》),但他“偏不遵命”“偏不磕头”,诙谐地将自己的杂文集取名《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借此表达对敌人的蔑视和嘲弄。《二心集》(1930年——1931年)解释:“御用文学家给我这徽号,也可见他们的‘文坛’是有皇帝的。”1930年5月7日,《民国日报》刊载了署名“男儿”的《文坛上的贰臣传》一文,文中描绘了鲁迅既受反动文人的攻击,又受“左联”内部宗派主义者指责的处境,恶毒讽刺和攻击鲁迅为“贰臣”,“为了卢布”,“被共产党屈服”。背景:鲁迅不但一针见血地点出了“男儿”之类御用文人的幕后主子,还公开宣告“唯新兴的无产者才有将来”。鲁迅干脆用“二心”作为集名,反其意而用之,表明了自己对反动统治者怀有“二心”,与他们势不两立而坚定地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的决心和勇气。 《南腔北调集》(1932年——1933年)解释:“我不会说绵软的京白,不会打响亮京调,不入调不入流,实在是南腔北调。”背景:1932年的上海,有一署名“美子”的文人在《作家素描》一文中攻击鲁迅:“鲁迅很喜欢演说,只是有些口吃,而且是‘南腔北调’。”先生表明了自己不愿随波逐流,鄙薄无聊文人的立场,信手拈来的这个集名,诙谐幽默之中,表示了对敌人的鄙视和不妥协的态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1934年——1936年)解释:在杂文集的命名中,鲁迅运用了“损形”的修辞的手法,“且介”分别是“租界”二字的一半,是“半租界”之意。他以此集名告诉读者,这些杂文是“在官民的明明暗暗、软软硬硬围剿‘杂文”的刀下的结集“。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