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语文:多一点诗意——高考古诗词鉴赏复习之意境 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474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语文:多一点诗意——高考古诗词鉴赏复习之意境 课件.ppt

上传人:薄荷牛奶 2020/3/22 文件大小:47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语文:多一点诗意——高考古诗词鉴赏复习之意境 课件.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菊花残满地伤你的笑容已泛黄花落人断肠我心事静静淌北风乱夜未央你的影子剪不断徒留我孤单在湖面成双周杰伦《菊花台》2008年4月,一则在上海中学生写作现状研讨会上传出的信息,引发了持续热议。据称,在一次上海市中学生作文比赛中,评委随机抽取1000份作文进行统计,陶渊明的诗句出现了28次,而流行歌手周杰伦的歌词被引用了24次,大有赶超之势。2008年12月,武汉市常青一中的月考中出现了这样一道考题:默写一句周杰伦歌曲《青花瓷》中的歌词。2009年9月8日,教育部宣布向社会征集“古辞新韵”,鼓励大家用流行的曲风诠释经典诗词,元旦期间将举办颁奖晚会和“古辞新韵”演唱会。多一点诗意——2011高考古诗词鉴赏复习之意境一首诗有无诗味,说到底要看这首诗有没有优美隽永的意象,有没有感人、发人深思的意境。优秀的诗歌,能给人以美的享受。高考古诗词鉴赏复习分析意境型提问:这首诗营造了一种什么意境氛围?(展现了一幅怎么样的画面?所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回答:步骤一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总体把握意象,联系几个“什么”,通过联想想象,语言力求优美。步骤二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意境氛围特点。懂得意象合成意境,抓住主要景物。灵活运用术语。步骤三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意境的作用。纯写景诗不要拔高或套用。切忌空洞,不能只答“感伤“,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2009年高考链接(宁夏卷、海南卷)鹧鸪天代人赋①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8.(5分)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9.(6分)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抓主要景物,体会意境的作用。回答切忌空洞,例不能只答“感伤”,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纯写景诗不要拔高或套用。把握时间、地点、意象的总体特征,通过联想想象,语言力求优美。.(5分)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2009年高考链接(宁夏卷、海南卷)第一问共2分,要概括写。能写出描写对象(时间、地点)得1分,,六个景物共写出两个给1分,写出四个以上给2分。发挥想象力,语言优美1分。9.(6分)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题为“代人赋”,实则为己赋,采用代人填词的形式,以荠菜花自况,效果独特。2009年高考链接(宁夏卷、海南卷)前两问暗示性强,相互紧密联系。第一问共2分。要抓住复杂景物间的主要意象,写了“拟人”的不能给1分,“对比”能就意象具体解释,再得1分。第二问2分,,分清主从、动静、虚实、正反关系。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夔②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1)(4分)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2)(4分)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2009年高考链接(全国卷1、陕西卷)(8分)(1)(4分)答: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第一问容易失分的地方有两个:一是要符合“描绘了……画面”的格式;二是要点出描写对象(江南水乡)和对象特点(清幽恬静)给2分”。后一问是“景物”,这就要求落实到名词性结构,不能使用主谓结构,,后一问是2分,每答出三处景物给1分,以此类推,给满2分为止。2009年高考链接(全国卷1、陕西卷)(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