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医学影像本科教学思考毕业论文(共4篇)第1篇:互动式学习提高医学影像学本科教学能力医学影像学是本科医学教育中的重要必修课程之_,在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各亚专业课程学习中具有承上启下作用。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生物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医学影像学的范畴不断扩大,包括传统X线、CT、MRI、超声、核素、PET和介入放射学等诸多门类,各种医学图像的获取、存储、调阅和传输已完全实现全数字化,即医学影像存档与传输系统(municationsystem,PACS)o如何将这些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和影像运用到本科影像学教育中,避免枯燥的面授式教学,提高课程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提高教学能力,值得我们进行不断地探索。—、材料与方法1、 教学对象和内容。选择我院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2个小班共80人,A小班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多媒体PPT面授式教学组;B小班作为实验组,采用基于PACS的上机互动式授课组。教学内容选用白人驹主编的《医学影像诊断学》(第3版)第九章骨关节系统。2、 研究方法。两组由同一授课老师分别在前后两周内授课。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多媒体利用PPT面授式教学。实验组采用上机基于PACS的病例互动式教学,即学生在电脑上根据老师提供的病例号从PACS系统中调岀病例的临床基本信息和影像资料,然后老师一步一步提出相应问题,让学生自己在电脑上处理图像、发现病变并作岀解释、诊断及鉴别诊断。例如:在讲述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先提出病例号,给出简要病史:患者男,18岁,右膝关节疼痛2月。让学生从PACS系统调出图像后,提出以下问题:1)请指出病变的位置?2)请描述出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包括病变的范围、基本病理改变如骨质破坏、骨膜反应、骨皮质连续性、软组织肿块、瘤骨和有没有特异性的影像学征象等;3)请说岀你的影像学诊断?4)最后总结归纳骨肉瘤影像学表现。教学评估。授课完成后当堂通过小测验和调查问卷,均采用笔试法评估互动式教学法的效果。(1)小测验包括理论和阅片实践题(25x2=50分),理论题请学生写出重点疾病的影像学表现;阅片题将典型疾病图片打印并给岀选项,让学生选择正确的影像诊断。(2)调查问卷:包括激发学忆归纳能力、课堂教学气氛5个方面作为教学满意度结果(5x20=100%X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的成绩和满意度,。结果采用基于PACS的病例互动式教学组的测验成绩及教学满意度均明显高于采用传统多媒体PPT面授式教学组。±,教学满意度76%±;±,教学满意度85%±;两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o三、讨论近年来,利用多媒体系统进行授课广泛应用于各类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减少了教师的板书时间,相对较丰富的图像、动画及互动等z较传统式教学有很大的优势。但其形式依然为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模式和学生被动式学习的教学方法,未能积极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和主观能动性,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较少,教学效果和满意度并无显著提高。PACS采用图像处理软件实现患者医学图像和临床资料的同时及实时调阅、处理,能自行对图像进行窗宽窗位、对比度、翻转、锐化以及三维重建、多平面重组等图像后处理。本研究表明,借助于PACS平台结合病例实施互动实践式教学模式,与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面授式教学模式相比,前者的学生测试成绩和教学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后者,提高了教学能力和效果。首先,基于PACS的病例互动式教学更强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教师只是以引导为主,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发现问题,注重观察学生对问题认识的全面性和独到性,充分发挥个人对知识学习的自主性,对提岀的问题进行多方位的探讨和辩论。其次,通过这种教学,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整理判断各种信息的能力,增加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在充分掌握理论依据的基础上,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表达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使学生能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联系和掌握,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同时,学生在案例的分析讨论阶段对问题进行主动思考和分析解答,对相应问题能更深更牢固掌握和理解;有助于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思考、记忆和归纳能力,加强了师生间的互动,活跃课堂氛围。总之,基于PACS的病例互动式教学法能更好地提高医学影像学本科教学的能力和效果,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作者:杨海涛等第2篇:对医学影像技术本科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医学影像学的飞速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教育部2012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1]中与医学影像相关的专业有3个,有2个在一级学科下,其中一个是